[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高清晰度的观察植物花粉管在雌蕊内生长情况的荧光显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7534.3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0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徐苑卿;罗中莱;张奠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1/28;G01N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胡素丽;刘明星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清晰度 观察 植物 花粉管 雌蕊 生长 情况 荧光 显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高清晰度的观察植物花粉管在雌蕊内生长情况的荧光显微方法。本发明的荧光显微方法大大地弱化了雌蕊自身组织发光的现象,减少了其在较大放大倍数时对花粉管观察的干扰,从而容易取得高放大倍数下花粉管体内生长的高清晰度的影像,对细节的呈现效果非常理想。本发明的荧光显微方法将软化透明时间极大地缩短至几个小时,且染色的时间也从现有技术的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使得观察实验在1天内即可完成,大幅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避免了使用高浓度的NaOH溶液,软化透明过程中材料大小能保持原始状态,故不会出现失水收缩的现象也无需进行复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显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高清晰度的观察植物花粉管在雌蕊内生长情况的荧光显微方法。
背景技术:
花粉管在雌蕊内的生长情况一般利用荧光显微观察法观察。花粉管中特有的胼胝质与无色苯胺蓝中的荧光色素结合,在紫外光下激发出明亮的蓝绿色荧光,而雌蕊中的其他组织不含或少含胼胝质从而不发光或弱发光。通过这种技术,可对花粉管在雌蕊内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是研究植物自交亲和性和受精过程等重要生理过程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花粉管荧光显微技术,对植物材料(如花柱和子房)的简单软化透明后,经苯胺蓝染料染色后滴加苯胺蓝染液直接压片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传统方法中,一般利用NaOH溶液进行浸泡软化,所需时间长,特别对于花柱直径大于1毫米的粗壮材料,少则一两天多则十几天,且长时间的浸泡也未必能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也有人在软化前使用NaClO进行透明处理,但不管哪种方式,在这类传统方法处理后,无法避免某些维管束组织发达的粗壮花柱或子房中自身组织的自发强荧光,因而干扰对花粉管的观察,有的甚至无法分辨花粉管与花柱组织。因此观察效果欠佳,很难精确到单根花粉管的细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高清晰度的观察植物花粉管在雌蕊内生长情况的荧光显微方法。
本发明的观察植物花粉管在雌蕊内生长情况的荧光显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观察植物授粉后的雌蕊作为待检材料,浸没于FAA固定液中固定4h以上;本步骤在于固定待检材料组织结构,并消除待检材料中叶绿素以免其在后续荧光观察时自发红色荧光影响观察效果。
(2)将固定后的待检材料用蒸馏水清洗后,将待检材料置于容器中,向装有待检材料的容器中加入质量分数10%的无水亚硫酸钠溶液,用量以全部浸没待检材料为准,然后将容器置于90-100℃水浴直到待检材料软化至黄色近半透明状果冻状后取出;软化过程中,溶液会渐渐变成黄褐色;视材料大小,时间在2-3h左右即可达到理想状态。本步骤在于软化透明材料,便于后续压片观察,且弱化组织自发荧光现象。
(4)吸走容器中的无水亚硫酸钠溶液,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脱色苯胺蓝染液染色1-5分钟;软化透明好的材料,染色迅速,几分钟即可。过长的染色时间反而会使得花粉管以外的组织染上色素从而荧光观察时也发荧光,影响对花粉管的观察效果。
(5)将染色好的待检材料取出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甘油溶液后用盖玻片压片,在紫外光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甘油封片可增加镜下观察的透明度,保证较大放大倍数时观察的清晰度,且片子保存时不会因为失水变干。
优选,所述的FAA固定液包括体积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冰乙酸和甲醛,所述的体积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冰乙酸和甲醛的体积比为18:1:1。
所述的脱色苯胺蓝染液优选为质量分数0.1%的无色苯胺蓝染液。
所述的甘油溶液优选为质量分数75%的甘油水溶液。
所述的固定的时间优选为4~8h。
所述的待观察植物优选为海岸桐、野牡丹、玉叶金花或洋桔梗。
所述的容器优选为2.5mL离心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7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