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锡/氮掺杂石墨/硫化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6414.1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9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龙震;李亮;喻湘华;穆海梅;熊丽君;张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37/10;B82Y30/00;B82Y40/00;C02F1/30;C02F101/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李欣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结构 氧化 掺杂 石墨 硫化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锡/氮掺杂石墨/硫化镉复合材料,利用多巴胺在弱碱性条件在二氧化锡表面聚合形成聚多巴胺纳米薄膜,并通过聚多巴胺的氨基与羟基有效配位吸附镉离子,实现核壳结构的构建,再进行高温焙烧得到。本发明将硫化镉与二氧化锡配合使用将光响应范围拓宽到可见光范围,并结合形成的核壳结构,在太阳光激发下促进产生光生电子与空穴,且氮掺杂石墨的二氧化锡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可有效传递从硫化镉注入的光生电子,进一步提升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本发明所得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适用于可见光催化等领域,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产物结构易控,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和新型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锡/氮掺杂石墨/硫化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催化技术是一项低成本、环境友好的解决污染的技术,在光能转化、染料废水处理和自清洁等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限制该技术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光催化材料存在低量子效率、较难利用可见光和表面反应活性不高等缺点。多种具有独特结构的新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被设计并合成。一方面通过复合光敏剂或其他半导体拓展光催化材料的光响应范围,提高光能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光电子结构来影响电子行为进而强化光与催化材料之间的作用,提升其吸光效率。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655073.3)公开了一种高活性新型硫化镉光催化剂,反应原料包括醋酸镉、硫脲、聚丙烯酰胺、氧化石墨烯、氧化锡、碳酸钴和壳聚糖。此发明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吸附性能好等优点,但是难以控制这一光催化材料的微观结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604596.1)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催化活性的二氧化锡/硫化镉光子晶体结构的复合光催化剂,利用聚苯乙烯微球通过液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锡光子晶体,再用硫化镉量子点对其进行敏化处理。但这一方法必须使用FTO玻璃作为基底,精确控制光子晶体结构,而且敏化处理过程较为繁琐。在已有报道中,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扩散到二氧化锡的导带,硫化镉中的光生空穴参与染料的氧化降解。但由于二氧化锡/硫化镉光催化材料微观结构难以控制,电子空穴的复合不可避免,从而降低了光催化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锡/氮掺杂石墨/硫化镉复合材料,利用多巴胺在弱碱性条件在二氧化锡表面聚合形成聚多巴胺纳米薄膜,再通过聚多巴胺的氨基与羟基有效配位吸附镉离子,实现复合材料核壳结构的构建,且氮掺杂石墨的二氧化锡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进一步提升所得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所述复合材料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产物微观形貌可控,适合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锡/氮掺杂石墨/硫化镉复合材料,通过将二氧化锡纳米球浸渍于多巴胺溶液中进行聚合反应得聚多巴胺包覆的二氧化锡,然后置于硫化镉前驱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在聚多巴胺包覆的二氧化锡表面生成硫化镉,最后进行高温处理得到。
上述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锡/氮掺杂石墨/硫化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氧化锡纳米球浸泡于多巴胺溶液中,调节所得混合液的pH值至8.0~9.0,进行聚合反应,得聚多巴胺包覆的二氧化锡;
2)将聚多巴胺包覆的二氧化锡加入硫化镉前驱液中,加热进行水热反应,再经洗涤、干燥,在聚多巴胺包覆的二氧化锡上生成硫化镉;
3)将步骤2)所得产物进行高温处理,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锡/氮掺杂石墨/硫化镉复合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氧化锡纳米球的粒径为200~360nm。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氧化锡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六次甲基四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氯化锡加入乙醇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加入氢氧化钠混合均匀,然后加热进行水热反应,洗涤、干燥,得二氧化锡纳米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6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