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支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6116.2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2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俊;崔志顺;陈建聪;梅铁勇;黄炳强;刘毅峰;邓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支付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支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安全支付服务器接收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SIM卡标识和业务标识的移动支付请求,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和/或第一终端SIM卡标识获取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获得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第一支付规则,根据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SIM卡标识、业务标识和第一支付规则,获取第二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SIM卡标识,根据第二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SIM卡标识,获取与第二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SIM卡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移动网络状态,若判断获知第二终端的移动网络状态为联网,则向第二终端发送支付验证信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支付确认信息,以完成移动支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支付方法,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支付是指在交易时使用手机或者是使用基于通讯网络的移动终端作为载体,通过直接或间接向金融机构发送支付信息,产生货币支付或资金转移的行为。目前,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货币支付或转移的重要手段,据统计互联网交易中移动支付占比已经超过80%。
现有技术中,用户在进行移动支付前,先要向支付平台提供银行卡的相关信息,例如卡号、户名及与支付平台绑定的手机号码等。在进行移动支付时,支付平台根据银行卡号、户名和银行留存的手机号码等信息向金融机构验证用户真实性后,产生验证信息并发送到用户绑定在支付平台上的手机号码中,用户在支付页面输入正确的验证回复信息后,支付平台向第三方进行支付。当用户手机丢失或手机号码变更时,如果用户没有及时修改与支付平台绑定的手机号码,存在他人冒充用户支付的情况,会造成移动支付过程中支付风险。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移动支付方法,能够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支付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支付方法,包括:
安全支付服务器接收移动支付请求,所述移动支付请求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和业务标识;所述移动支付请求是第一终端在通过支付平台的验证之后发送的;
所述安全支付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终端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获取用户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得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第一支付规则;其中,所述第一支付规则是预先生成的,并与所述用户信息一一对应;
所述安全支付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所述业务标识和所述第一支付规则,获取第二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
所述安全支付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获取与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用户身份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移动网络状态;
所述安全支付服务器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二终端的移动网络状态为联网,则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支付验证信息;
所述安全支付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支付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支付确认信息完成移动支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6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