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5068.5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程谟杰;王秀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28/24 | 分类号: | C04B28/24;C04B38/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气 凝胶 绝热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硅溶胶制备: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制备硅溶胶;(2)铝溶胶制备:利用含铝粉体制备γ‑Al‑OOH溶胶;(3)材料混合:将硅溶胶和铝溶胶混合,加入红外遮光剂颗粒和增强纤维,搅拌均匀;(4)凝胶化和陈化:将混合材料静置、陈化;(5)干燥与热处理:陈化后的材料在常压下干燥,置于模具中压制成型。本发明在溶胶形成过程中添加红外遮光剂和增强纤维,体系分散更均匀,使纤维对材料的力学增强作用和遮光剂的遮光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了颗粒间相互接触导致的固相传热,降低了热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绝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超低热导率原位生长的复合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耗能是中国三大高耗能行业之首,在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炉和高温设备上采用绝热耐火材料,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传统绝热耐火材料有轻质砖、轻质浇注料、耐火纤维等,由于其导热系数相对较高,在给定厚度下无法满足工业设备外壁温度低于70℃的节能要求,因此需要采用低导热率的绝热材料。
气凝胶绝热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热性能,与传统的绝热保温材料相比,绝热效果可提高2~10倍,绝热层厚度可减少30%~50%,既可提高有效工作容量又可减少大量热损失,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新型绝热材料之一。在气凝胶材料中添加适量增强纤维和红外遮光剂构成复合材料,不仅有助于材料制备成型,而且提高材料在中高温度段的绝热保温性能,从而拓宽了气凝胶材料的应用范围。专利CN105084859A、CN105084910A、CN104527199B、CN103043999B公开了利用粉体混合的方法制备复合气凝胶绝热材料方法:将纳米二氧化硅粉料、增强纤维与红外遮光剂等材料混合搅拌,再将混料装入模具,压制成型。该方法虽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较高,但存在混料不均现象。不同种类的原料通过机械设备混合时,纳米级的气凝胶颗粒较难稳固地固定在微米级纤维上,使纤维无法充分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微米级遮光剂颗粒也无法均匀分散在纳米级气凝胶颗粒基体中,从而不能充分发挥遮光效果。未分散均匀的纤维和遮光剂颗粒又会增加固相传热,另外,利用粉体混合的方法制备复合绝热材料的过程中粉尘污染较大,试验员及操作工人需做好防护措施。
为解决现用复合绝热材料制备过程中混料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复合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气凝胶绝热材料,即在溶胶形成过程中添加红外遮光剂颗粒和增强纤维。在流动的液相体系中,微米级的遮光剂粉末和增强纤维可均匀分散在溶胶中,陈化及干燥后,颗粒和纤维表面均匀附着气凝胶。颗粒和纤维在气凝胶中均匀分散,使纤维对材料的力学增强作用和遮光剂的遮光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了颗粒间由于相互接触导致的固相传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热导率。另外,该方法避免了粉体混合引起的粉尘污染,因此,属于绿色环保的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用复合绝热材料制备过程中混料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中遮光剂的遮光效果和纤维的力学增强性能,同时降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一种复合原生气凝胶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硅溶胶制备: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与乙醇、水、催化剂和添加剂混合,在30~50℃下搅拌1~10h制得硅溶胶;
步骤2,铝溶胶制备:含铝粉体与水混合成悬浊液,加热至60~85℃后剧烈搅拌,加入硝酸,在剧烈搅拌和60~85℃条件下回流2~10h,制得γ-Al-OOH溶胶;
步骤3,材料混合:将步骤1制得的硅溶胶和步骤2制得的铝溶胶混合,加入红外遮光剂颗粒和增强纤维,搅拌均匀;
步骤4,凝胶化和陈化: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材料在60~80℃静置、陈化24~48h;
步骤5,干燥与热处理:将步骤4陈化后的材料在常压下干燥,置于模具中压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50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