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凳加工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42846.5 | 申请日: | 2018-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1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颍上县龙裕扬工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77 | 分类号: | B29C45/77;B29C45/78;B29C45/17;C08L21/00;C08L23/06;C08K5/12;C08K7/04;C08K7/14;B29L3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孔祥凤 |
| 地址: | 236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凳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准备:原料安装重量份数:橡胶13份、邻苯二甲酸二丁脂4份、高密度聚乙烯13份、陶瓷纤维5份、玻璃纤维5份,将原料依次放入搅拌池预热搅拌,搅拌速度为550r/min,同时搅拌的过程加入水,按重量份数,100份原料中加入10份水,预热温度为60℃,得到注塑原料;注塑成型:将注塑原料放入到注塑机中加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塑料凳加工工艺,首先,在提高塑料凳支撑能力的同时提升其硬度与抗拉强度,并且通过本发明中的原料制得的塑料凳,能够提高塑料凳的耐磨性与使用寿命,其次,能够很好的对其进行减震,同时能够提高支架与塑料凳之间的贴合程度,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凳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凳子的前身是马扎,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凳子发展现如今,出现大量的新型材料,由此产生各种材料制成的板凳,通过注塑机的不断发展,塑料板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成熟;
现有的塑料凳加工工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大多数塑料凳多为一次成型,当使用时,塑料凳的表面突然受力,由于塑料凳的连接位置为一个整体,只能通过塑料凳内部材料之间的内应力进行支撑,当天气脚冷时,材料收缩通过内应力进行连接,由于材料之间的内应力固定,此时受力,塑料凳的内应力不足以支撑,而发生碎裂,具有一定的危险,其次,现有的塑料凳制作原料不能很好的提高塑料凳的拉伸强度等,使用现有塑料凳的使用具有一定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塑料凳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凳加工工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塑料凳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将原料依次放入搅拌池预热搅拌,得到注塑原料;
(2)、注塑成型:将注塑原料放入到注塑机中加热,通过注塑杆将热熔塑胶注入到模具中,得到塑料凳零件;
(3)、零件打磨:先对注塑得到的零件进行降温,并对零件表面打磨抛光;
(4)、拼装:将各个零件放入到烘箱中升温,并将各个零件相互对接,拼接之后快速冷却,得到半成品;
(5)、拼接修理:对半成品连接部位进行打磨,并将在塑料板凳的表面粘接橡胶垫,得到塑料凳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原料安装重量份数:橡胶12~1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脂4~5份、高密度聚乙烯13~15份、陶瓷纤维5~6份、玻璃纤维5~6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500~600r/min,同时搅拌的过程加入水,按重量份数,100份原料中加入10~12份水,预热温度为56~62℃。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300~320℃,控制原料进入到注塑机中的温度为45~48℃,模具包括凳板模具、支脚模具与连接杆模具,注塑杆温度为260~280℃。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降温时,先使用喷枪将清油喷涂在零件的表面,之后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15~18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冷却时通过风机对零件表面进行冷却,风机的转速为200~230r/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升温包括以下步骤:
(4.1)、加热阶段:对支脚与连接杆加热,加热温度为60~80℃,并将支脚与连接杆连接,得到支架;
(4.2)、升温阶段:对支脚与连接杆进行升温,升温温度为130~150℃,并将凳板与支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颍上县龙裕扬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颍上县龙裕扬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28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