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1899.5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7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江;高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H02J3/4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耿英;董建林 |
地址: | 2111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稳定 节点功率 优化控制 灵敏度 节点集 综合指标 功率调节 功率调整 功率平衡 功率水平 节点类型 节点系统 系统功率 优化模型 预防控制 运行过程 运行水平 电网 快速性 预防 验证 全局 分析 | ||
1.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辨识热稳定极限或者负载率小于预设值的线路,作为优化调整对象:
根据优化调整对象确定其首、末端节点的功率调整指标;
根据节点的功率调整指标以及节点类型形成参与功率调整的节点集;
建立优化调整对象的线路热稳定预防控制优化模型;
根据优化模型对节点功率进行调整,再判断线路的热稳定极限或者负载率是否达到设定的期望值,如果未达到,则重新调整对节点功率,直到达到设定的期望值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节点的功率调整指标包括:节点功率变化对线路潮流的调整效果,节点功率变化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节点自身的功率调整能力,以及节点的功率变化对线路潮流增减的影响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建立的线路热稳定预防控制优化模型为:
约束条件为
式(5)中:minf是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PL为线路L的有功功率,为线路L的热稳定极限,robj为调整后欲达到的负载率,B为参与功率调整的节点集,ΔPk为节点k的功率调整量,ωk为节点k的功率调节权重;α、β分别为权重系数;
式(6)中,和分别为节点k功率调整量ΔPk的下限和上限;和分别为节点k的功率Pk下限和上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参与功率调整的节点集由功率调整节点集和功率平衡节点集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确定节点功率调整的优先顺序,根据节点的综合指标分配功率调整量,采取分次调整的策略控制系统的功率波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选择线路有功功率的灵敏度最大的节点进行调节,实现调整量最小和调整目标最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线路有功功率的灵敏度通过其节点电压对节点功率的灵敏度计算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基于潮流计算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得到线路有功功率的灵敏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灵敏度的线路热稳定预防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基于潮流计算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得到线路有功功率的灵敏度,步骤为:
建立节点功率平衡方程:
F(X,U)=0 (1)
式中,X=[V,δ]T,U=[P,Q]T,分别为状态向量和控制向量,其中,T表示转置,P表示有功功率,Q表示无功功率;V表示电压幅值,δ表示电压相角;
对控制向量全微分,得到灵敏度公式:
由式(2)得:
线路L有功功率的灵敏度λ通过线路首、末端的节点电压相角对节点有功功率的灵敏度得到,根据式(3)得到:
式中,和分别为线路首、末节点电压相角δi、δj对节点有功功率的灵敏度,xL为线路L的电抗;
通过式(4)选取线路L有功功率的灵敏度λ最大的节点进行调节,实现调整量最小和调整目标最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18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