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39961.7 | 申请日: | 2018-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8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应智能;吴晓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火眼睛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条形码 便携式 电子 防伪 追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的防伪能力弱、兼容性差、成本昂贵、防伪鉴别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该电子防伪追溯装置包括赋码单元和验码单元,通过螺旋状调制光线从条形码中选取唯一的特征信息,基于唯一特征信息生成暗码,并在验证环节通过获取便携式电子装置扫描获得的编码与该暗码比对而鉴别真伪,生成的暗码信息占用空间小,服务器能存储海量的暗码信息,并且比对过程快捷,效果非常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品防伪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系统。
背景技术
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基于条形码的商品防伪技术一直是防伪技术发展的重点,并且经历了第一代激光全息变色油墨技术、第二代数码防伪网络查询、第三代数字标签纹理纹路技术。作为使用者来说,这三代防伪技术存在如下相关问题:1、识别困难,防伪技术高,消费者无法识别或识别困难,需要专业技术或设备才能识别;2、生产线改造、实施过程需要贴标、赋码、扫描等额外工艺,需要改动原有生产线;3、易复制使用、防伪技术或产品容易被复制,防伪包装复用,防伪效果不佳;4、使用频次少,防伪技术隐蔽,消费者使用频次少,缺乏宣传;5、成本太高、防伪成本太高,低附加值的产品无法承受防伪成本。而对于商品的生产者而言,希望商品的防伪技术可靠性高、经济性高、高兼容性,基于现有生产线,改造较少、同时便于互动营销、商品数据分析、渠道管理;对于商品经销商而言,希望防伪技术使用方便、操作便捷,不增加销售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希望能够傻瓜式辩真伪和购买前辩真伪。
在专利文献CN106960351A中,公开了一种商品防伪、验证方法和系统及条码扫描装置,商品防伪方法包括:对商品的条码进行接触式扫描、按预设的像素分辨率对商品的条码进行采样,以同时获取对商品的条码进行接触式扫描、按预设的像素分辨率对商品的条码进行采样,以同时获取该商品的条码信息和商品条码的表面特征信息;根据所述表面特征信息中各特征点的空间几何关系,在数字域中将所述表面特征信息重建为二维或三维的多个防伪数字图像,生成包括所述多个防伪数字图像的防伪数字图像集合;建立商品条码数据库,以保存所述条码信息和所述防伪数字图像集合;在所述商品条码数据库中,建立每个商品的条码信息和防伪数字图像集合之间的关联关系。在该技术方案中,存在如下缺陷:1、采用接触式扫描,扫描速度较慢;2、提取的特征信息重建为二维或三维的防伪数字图像,生成的图像占用空间较大,导致数据库占用存储空间大,并且会严重影响验证速度。
基于这些现实需求和目前现有技术还存在的缺陷,急需一种防伪能力强、高兼容性、成本低廉、防伪鉴别操作便捷的电子防伪追溯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为提供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装置的电子防伪追溯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装置,包括赋码单元和验证单元,赋码单元包括光源、螺旋光栅、光电探测器、计算机处理系统、服务器单元;验证单元包括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远程服务器。
进一步地,光电探测器与计算机相连接,计算机与服务器单元建立通信连接,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与远程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商品条形码上的黑条是磁性油墨印刷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火眼睛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火眼睛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9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