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加注装置及其泄露检测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38413.2 | 申请日: | 201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0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卿;陈青山;胡金波;牛涛;孙勇超;陆芯;张猛;狄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迈(洛阳)气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471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加注 装置 及其 泄露 检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加注装置及其泄露检测控制系统,属于液压与气动控制领域。该系统主要由增压气液控制模块、液体加注装置、加注气液控制模块、工控机控制模块、监控模块以及防爆墙组成。本发明可自动完成内腔注液、增压检测、内腔排液工序的操作,省时省力,效率高;由于采用压力闭环控制,使得测试压力精度更高、更稳定;采取测试间与监控间物理隔离,有效防止操作者人身意外伤害。本发明通过对液压、气压的自动化控制,改变了以往液体加注增压试漏检测的纯手工操作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工序流程,实现了液体加注增压技术的全自动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加注装置及其泄露检测控制系统,属于液压与气动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产品使用要求的提高,有大量的产品件在出厂前需要做高压泄露测试。高压泄露测试通常有三个工序:内腔注液、增压检测、内腔排液。在对产品件进行高压泄露测试前,需要在产品件内腔中充满液体,不允许有空气存在才能保证测试效果。由于产品件构造多种多样,因此加注液体、排空液体时产品件的仰俯角度也是不同的,既要保证测前液体加满内腔,又要保证测后内腔液体排空。对于小型件人工尚可操作,但对于大型产品件如靠人工实现角度控制无疑是费时费力的。
传统的测试压力控制是靠操作者手动操作液压元件使压力表显示指数在压力范围内实现的,存在测试压力不稳定,误差大等问题。
另外,由于测试系统为高压,测试中会发生产品件腔体破裂、飞溅,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加注装置及其泄露检测控制系统,其核心点在于:
(1)自动完成内腔注液、增压检测、内腔排液工序的操作;
(2)压力闭环控制,可精确控制系统压力;
(3)测试间与监控间物理隔离,现场无人操作,保证人员安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体加注装置,实现产品件加注、排空液体时仰俯角度的控制。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液体加注及泄露检测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制系统压力,自动完成内腔注液、增压检测、内腔排液工序操作。
一种液体加注装置,包括转台和工作台;所述转台为空心方形箱体,箱体上端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中部同轴设置有扇形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连接有圆柱齿轮,圆柱齿轮同轴连接有手轮;扇形齿轮靠近弧面处设有三个与转轴同轴心扇形分布的定位销孔,插销气缸固定在转台上,且与该三个定位销孔同轴同径设置;所述工作台为长方板结构,下板面中间设置有轴套与转台的转轴连接;气缸活塞杆端与工作台一侧的悬臂连接,活塞缸端与转台连接;工作台上安装有产品件,产品件的内腔口处连接有密封堵头,密封堵头内通入有进排气管、进排液管、高压管。
一种液体加注及泄露检测控制系统,包括增压气液控制模块、液体加注装置、加注气液控制模块、工控机控制模块、监控模块、防爆墙;所述工控机控制模块通过电路与增压气液控制模块、液体加注装置、加注气液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增压气液控制模块通过高压管路与液体加注装置上的高压管连接;加注气液控制模块上的液路与液体加注装置上的进排液管连接;加注气液控制模块上的气路与液体加注装置上的进排气管连接;所述工控机控制模块和监控模块放置在防爆墙一侧,所述增压气液控制模块、液体加注装置、加注气液控制模块放置在防爆墙另一侧;所述监控模块与多组摄像头连接,多组摄像头设置在液体加注装置周围。
所述增压气液控制模块设置有压力闭环控制回路,所述的压力闭环控制回路在高压管路上连接有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信号通过传输变换与工控机控制模块连接,工控机控制模块通过信号传输变换与比例减压阀控制信号端连接,比例减压阀与一级气驱液压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迈(洛阳)气源有限公司,未经凯迈(洛阳)气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8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