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轨可快速更换的机电信一体化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6288.1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9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良;陈新龙;陈维春;陈大可;朱梦萍;宋琦;张翔翼;刘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31;H01R13/50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马全亮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更换 机电 一体化 接口 | ||
1.一种在轨可快速更换的机电信一体化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接口(1)、主动接口(2)、套筒(3)、套筒弹簧(4)、钢球(5)、被动接口(6)、母接口弹簧(7)以及母接头(8);
主动接口(2)为圆筒状结构,公接口(1)位于主动接口(2)的内部且与主动接口(2)固定连接,
被动接口(6)为圆筒状结构,母接头(8)位于被动接口(6)的内部且与被动接口(6)之间设置有母接口弹簧(7),用于提供母接头(8)和被动接口(6)之间沿母接头(8)轴向的冗余量;
套筒(3)在被动接口(6)外侧,套筒弹簧(4)设置在被动接口(6)和套筒(3)之间,被动接口(6)外侧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孔,钢球(5)置于其中,公接口(1)和母接头(8)对插时,钢球(5)与主动接口(2)外侧圆周的凹槽配合,实现锁紧;
公接口(1)包括主动端线缆(9)、主动端插座芯体(10)、主动端波纹管(11)以及主动端退让弹簧(12);
主动端线缆(9)位于主动端插座芯体(10)后端,主动端插座芯体(10)的前端为插针,主动端退让弹簧(12)套在主动端线缆(9)外侧,用于插接时提供轴向冗余量;主动端波纹管(11)套在主动端插座芯体(10)的外侧,用于插接时提供径向冗余量;母接头(8)包括被动端波纹管(13)、被动端插座芯体(14)、被动端线缆(15)、被动端退让弹簧(16);
被动端线缆(15)位于被动端插座芯体(14)后端,被动端插座芯体(14)的前端为插孔,被动端退让弹簧(16)套在被动端线缆(15)外侧,用于插接时提供轴向冗余量;被动端波纹管(13)套在被动端插座芯体(14)的外侧,用于插接时提供径向冗余量;
被动接口(6)外侧沿圆周均布有多个定位孔,定位孔由1/4球形和圆柱形轮廓组合而成,将钢珠(5)放置于其中移动,定位孔底部内侧为圆弧面,能够防止钢球(5)完全进入主动接口(2)外侧的凹槽内;
主动接口(2)前端具有圆锥形配合表面,被动接口(6)前端设置有内圆锥形配合面,用于公接口(1)和母接头(8)对插时的导向;
主动接口(2)外侧凹槽为周向,且凹槽横截面为弧形;
套筒(3)前端内侧为圆弧面,用于公接口(1)和母接头(8)对插时挤压钢球(5),令钢球(5)与主动接口(2)外侧凹槽配合实现锁紧;
所述的套筒(3)移动到最下端时,套筒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钢球(5)完全从主动接口(2)外侧凹槽配合表面脱离出来;所述的套筒(3)移动到最上端时,套筒弹簧(4)处于释放状态,提供钢球(5)被挤压的力,令钢球(5)受挤压与主动接口(2)外侧凹槽配合定位;
被动接口(6)前端设置的内圆锥形配合面采用表面渗碳处理;
在公接头(1)与母接头(8)对接过程中,主动端插座芯体(10)与被动端插座芯体(14)存在角度偏差,由于被动波纹管(13)、主动波纹管(11)存在挠性,对接过程中被动波纹管(13)、主动波纹管(11)在主动端插座芯体(10)和被动端插座芯体(14)的牵引作用下产生弯曲,避免了主动端插座芯体(10)与被动端插座芯体(14)的针孔产生机械损毁;
所述的钢球(5)的半径与主动接口(2)外侧圆周的凹槽半径值相同,在8mm到12mm之间;
套筒(3)沿轴向设置有限位,套筒(3)沿轴向方向移动范围在20mm到30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轨可快速更换的机电信一体化接口,其特征在于:主动接口(2)前端的圆锥形配合表面的锥角在5°~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轨可快速更换的机电信一体化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接头(1)至少包含1个供电口和5个信号传输口,分别用于传输功率驱动信号、指令驱动信号、模拟量采集信号、总线信号和标准IO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62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