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蛋白/阿拉伯胶/脂质乳化型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34536.9 | 申请日: | 201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8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薛峰;李璇;王身艳;王娟红;朱星潞;叶嘉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J3/24;C08L89/00;C08L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杨晓莉 |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蛋白 阿拉伯 乳化 食性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蛋白/阿拉伯胶/脂质乳化型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植物分离蛋白‑阿拉伯胶交联化产物的制备、SPI‑GA脂质膜成膜溶液的配制以及SPI‑GA脂质膜的制备三个步骤。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一方面采用特殊工艺将蛋白和多糖经过糖基化的化学法交联反应,使其充分结合,使得所得混合产物更加稳定,有效提高膜的机械强度及其他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乳化的方式,将脂质直接导入到蛋白质/多糖形成的成膜溶液中,之后再干燥成膜,可形成稳定的具有优良疏水特性的可食性膜。对复合性可食性膜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物蛋白/阿拉伯胶/脂质乳化型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可食性膜是一种以天然聚合物(如:蛋白质、多糖、脂类及衍生物等)为原料,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可食性膜作为食品包装保鲜材料,具有优良的阻隔性、抑制细菌在食品表面的生长繁殖,也可作为添加功能性成分的载体,打造功能性食品保鲜材料。并且相比较其他食品包装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成分绿色安全无污染等优势,因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用于制备可食性膜的材料可分为四类:蛋白质类、多糖类、脂质类、复合材料。单一成分的可食性膜存在物理-机械性能、功能性上的缺陷,如蛋白膜拉伸强度低、机械强度不足、多糖膜疏水性低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复合成分和特殊工艺处理进行结构改性,制备更稳定理想的可食性膜。目前已知的有采用湿热法来制备大豆蛋白与阿拉伯胶的接枝产物1,或者采用大豆蛋白来制备可食性膜2-6。
有研究表明,将多糖与蛋白质共混构建的新型复合型膜材料,可以改善单一蛋白膜的物理-机械性能。但是蛋白质/多糖复合膜仍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能不理想,通常通过在复合模中添加脂质来改善复合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蛋白质/多糖/脂质复合膜的传统制备工艺主要是双层制膜法,即在蛋白质/多糖复合膜的表面附加一层脂质膜,但这种双层膜存在不稳定,易脱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穆利霞,崔春,赵谋明,赵强忠,刘丽娅.阿拉伯胶-大豆分离蛋白接枝工艺优化及产物理化特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08):174-177.
[2]李昂,张华江,范铭育,韩汉林,郭依.响应面优化大豆蛋白膜抗拉伸强度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7,38(04):76-80.
[3]张毓琛,林述荣,林彬彬,王文凯,汪少芸.TiO_2-大豆蛋白复合膜保鲜草莓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5,15(05):120-125.
[4]王海洋,尹国强,冯光炷.大豆蛋白膜的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3,26(03):65-70.
[5]邹小武.可生物降解大豆蛋白膜的改性研究[D].中山大学,2010.
[6]韩兆鹏,元晓梅,王璋.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制备和基础特性分析[J].食品科学,2004(S1):21-22.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稳定并具有优良疏水特性的植物蛋白/阿拉伯胶/脂质乳化型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植物蛋白/阿拉伯胶/脂质乳化型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植物分离蛋白-阿拉伯胶SPI-GA交联化产物的制备:称取阿拉伯树胶粉与植物分离蛋白混溶于水中,然后冷冻干燥、研磨,置于恒温恒湿箱中进行蛋白多糖糖基化交联,交联完成后取出,冷冻干燥得交联产物冻干粉;
(2)SPI-GA脂质膜成膜溶液的配制:取步骤(1)所得交联产物冻干粉溶于水中,调节pH为7-10,在50-90℃水浴下加热搅拌,搅拌结束后冷却,加入甘油和脂质成分,剪切乳化后高压均质得成膜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4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