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油除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4132.X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许卫靖;许卫楼;许桓菘;许传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卫靖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B01D2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50004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油除渣装置。隔油除渣装置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顶部设置有掏油口,所述容器体的内部设置有将容器体分为动态池和静态池的缓冲板,所述动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含油污水进入的进液管,所述静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沉淀的残渣排出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设置在容器体底部的除渣导流管段,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上设置有沿着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朝向容器体底部的多个吸渣孔。通过在容器体底部铺设除渣导流管段,避免了只在容器体的侧壁上设置出液口容易出现距离出液口较远的残渣滞留的现象,提高了除渣的效率,也避免了滞留的残渣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油除渣装置。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作为一种传统服务业一直备受人们青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行走于城市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一些特色美食和小吃。餐饮行业的发展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含油污水的产生,这些含油污水若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油污会附着在市政污水管网的管壁上,日积月累,就会使城市市政污水管网慢慢变窄,造成管网堵塞,严重时甚至需要破路换管,对城市道路造成破坏并造成交通堵塞,浪费国家的人力财力。
含油污水在回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初步的分离处理,目前的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大都采用浮力静态分离的方式来实现油和残渣的分离,含油污水分离装置一般包括分离池,分离池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分离池内一般还设置有缓冲板以降低流入分离池的含油污水的流速,含油污水中的油和残渣由于密度的不同自动分离,分离的油通过设置在分离池上的出油口进行收集,而分离的残渣通过出液口排出。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54296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餐饮企业油水渣分离装置,该油水渣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槽体,分离槽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总排水管、排油口以及清扫口,分离槽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缓冲斜挡板以及集油斜挡板,上述分离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进水口将含油污水排至分离槽体中,含油污水在缓冲斜挡板的作用下流速降低,含油污水中的油在集油斜挡板的作用下汇集于排油口处,而含油污水中的残渣可经由清扫口定期清理。
但是,上述分离的残渣需要通过设置在分离池上的出液口排出,由于出液口一般只设置在分离池的一侧侧壁上,这使得距离出液口较远的沉淀残渣由于受到的吸力较小很容易发生滞留的现象,从而不利于残渣的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油除渣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分离池内的部分残渣容易滞留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隔油除渣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隔油除渣装置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顶部设置有掏油口,所述容器体的内部设置有将容器体分为动态池和静态池的缓冲板,所述动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含油污水进入的进液管,所述静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沉淀的残渣排出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设置在容器体底部的除渣导流管段,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上设置有沿着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朝向容器体底部的多个吸渣孔。
有益效果:通过在容器体底部设置除渣导流管段,除渣导流管段上布置多个吸渣孔,这样沉淀在容器体底部各处的残渣均能够被吸进对应的吸渣孔中,避免了只在容器体的侧壁上设置出液口容易出现距离出液口较远的残渣滞留的现象,提高了除渣的效率,也避免了滞留的残渣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导流管段的上表面设置有隆起结构。隆起结构的设置避免了除渣导流管段的上方积聚残渣的情况,使得残渣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从除渣导流管段的上方自由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为圆管,所述圆管的上方曲面构成所述的隆起结构。圆管为常规型材,方便就地取材和后期更换、维修。
进一步地,各吸渣孔均布置在除渣导流管段的底部。使得残渣只能从除渣导流管段下方进入除渣导流管段内,避免了吸渣孔设置在上方容易对除渣导流管段的上方含油污水造成扰动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卫靖,未经许卫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41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