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内科肺病学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3285.2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4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臻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衣秀丽 |
地址: | 2623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内科 肺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中医内科肺病学给药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中央焊接有壳体,壳体的左侧顶部嵌有显示屏,底座的顶部左侧螺接有充气装置,壳体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药罐和出药罐,进药罐的右侧底部和出药罐的左侧底部之间连通有缓存管,缓存管上设有电磁阀,进药罐和出药罐的顶部均延伸至壳体的上方;本发明通过内窥镜和显示屏连接直接连接病人体内给药情况,S型管道的结构有效防止药液回流到罐体中,避免药液被污染,回流的体液经过单向阀进入到积液盒中被集中收集,通过两组电动伸缩杆控制使得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之间相互积液充气囊进行充气,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工作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肺病学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肺病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肺脏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肺炎四季皆可发病,而多发于冬春两季。肺病证的基本病机是由于感受外邪或痰浊等导致邪气壅阻,肺失宣肃,或劳倦久病等导致肺气阴亏虚,肺不主气。因肺失宣肃,故常见咳嗽、喘息等;因肺不主气,故常见短气、自汗、易感冒等;肺朝百脉,助心主治节,因肺气失调,不朝百脉,可引起心血的运行不利,而发为心悸、胸闷、唇甲紫暗等;肺能通调水道,因肺失宣肃,通调失职,可引起水肿、小便不利等。随着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递增,由于口服药物吸收较慢且部分会被肠胃分解导致吸收效果较差,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药液喷雾的方式进行治疗,药液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通过肺泡能快速吸收药液,同时不会分解药液,有效的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效率,但是在工作给药过程中无法避免体液或者药液回流的情况,回流造成污染,影响药液的使用,造成药物的浪费。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中医内科肺病学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内科肺病学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不能解决体液回流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肺病学给药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央焊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顶部嵌有显示屏,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螺接有充气装置,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药罐和出药罐,所述进药罐的右侧底部和出药罐的左侧底部之间连通有缓存管,所述缓存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进药罐和出药罐的顶部均延伸至壳体的上方,且进药罐的顶部设有进口,所述出药罐的顶部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螺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通过轴套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贯穿出药罐的顶部并延伸至出药罐的内腔底部,所述转轴的外壁底部固定套接有桨叶,所述桨叶位于出药罐的内腔,所述进药罐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左端固定套接有充气囊,所述出药罐的右侧底部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位于缓存管的上方,所述支管的右侧连接有S型管道,所述S型管道的右侧底部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右端延伸至壳体的右侧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侧插接有给药软管,所述给药软管的给药头上胶合有内窥镜,所述内窥镜与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设有积液盒,所述积液盒的顶部与连接管之间通过管道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螺接有支撑座,两组所述支撑座的内侧均螺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铰接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上支撑座、下支撑座、卡块和电动伸缩杆,所述下支撑座与底座的顶部连接,所述下支撑座的顶部中央焊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与充气囊卡接,所述上支撑座底部左右两侧和下支撑座的顶部左右两侧之间均螺接有电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套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座的底部设有海绵块。
优选的,所述给药软管上滑动套接有口含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臻,未经刘玉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3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