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铁轨维修的仿形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2654.6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陶孟仑;周易岗;任正敏;罗来臻;梁霄;王浩;夏泽天;高涵;陈宇杭;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31/17 | 分类号: | E01B31/17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周舒蒙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铁轨 维修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轨维修的仿形打磨装置,包括行走小车,以及两组分别安装于行走小车两侧的打磨机构,所述行走小车上设配电箱;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导向模块和打磨模块,所述导向模块包括固定板、齿轮、齿轮电机、摆杆和滑动销;所述固定板安装于行走小车上,固定板上开设有通槽,通槽的上边沿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弧形齿条,齿轮的齿轮轴与齿轮电机的电机轴相连,齿轮电机与配电箱相连;所述齿轮和齿轮电机均设于摆杆的上端,摆杆的下端通过固定销铰接在行走小车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仿形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人工操作简便,实现了打磨机的个性化与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铁轨维修的仿形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设施,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在国家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及国防建设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水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
现阶段,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地位与作用,国民经济发展中关键物资的运输,主要由铁路运输承担;客运方面,铁路也因其客运量大,方便快捷,价格便宜等优点,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铁路安全受到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铁路高速及重载的发展,钢轨会产生疲劳裂纹、肥边和波浪磨耗等缺陷,影响铁路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同时,上述缺陷会加速钢轨失效,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钢轨进行预防性和修复性维护是延长钢轨寿命、提高舒适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的必要措施。目前,钢轨修复方式主要有打磨、刨削、铣削和手工研磨等方式,其中,采用高效的打磨机对钢轨进行修复应用最为普遍。国内常用的打磨方法为采用各式小型打磨机手工控制打磨,磨头由汽油内燃机驱动或电力驱动。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效率极其低下,只能用于小规模,小范围的轨道修复工作;在仿形技术方面,在原有的轨道上通过机械滚轮与轨面(该轨面也不是标准轨面,而是带缺陷的轨面)的接触仿形,加上人工调整磨削量,磨削面无法做到规范,标准,人的因素很多。
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打磨方法是采用国外的液压驱动的打磨机车进行打磨,在打磨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但是,这种打磨方法在轨面的仿形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仿形采用的是用液压方式,将磨头压向轨道,保持砂轮与轨道有一定的压力,保证磨削力,但对引轨向波浪的磨耗均化作用弱,即在波谷处仍然有切削;对轨面的仿形也是通过液压实现的,所以磨削面无法做到规范,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铁轨维修的仿形打磨装置,解决现有打磨技术自动化程度低、仿形误差大、打磨精度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铁轨维修的仿形打磨装置,包括行走小车,以及两组分别安装于行走小车两侧的打磨机构,所述行走小车上设配电箱;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导向模块和打磨模块,所述导向模块包括固定板、齿轮、齿轮电机、摆杆和滑动销;所述固定板安装于行走小车上,固定板上开设有通槽,通槽的上边沿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弧形齿条,齿轮的齿轮轴与齿轮电机的电机轴相连,齿轮电机与配电箱相连;所述齿轮和齿轮电机均设于摆杆的上端,摆杆的下端通过固定销铰接在行走小车上;沿摆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槽,导槽与滑动销相适配,滑动销的一端设于仿形轨道内,在摆杆的带动下可沿仿形轨道滑动;滑动销的另一端与打磨模块相连;所述仿形轨道开设于仿形面板上,仿形面板与固定板平行设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打磨模块包括打磨电机座、打磨电机和打磨片,所述打磨电机座与滑动销固连,打磨电机安装在打磨电机座上,打磨电机的电机轴与打磨片相连;所述打磨电机与配电箱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打磨机构还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座、丝杆电机和丝杆,所述固定座固定于行走小车上,丝杆电机设于固定座上且丝杆电机与配电箱相连;所述丝杆电机的电机轴与丝杆的上端相连,丝杆与丝杆导套相适配,丝杆导套与支撑板固连;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与支撑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2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