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1453.4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I·梅汉纳;C·奥波罗伊特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F01P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骏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尤其是乘用车或载货车,其具有运行器件热交换器,该运行器件热交换器构造用于利用环境空气穿流以冷却运行器件,并且该机动车具有车身空气进口、尤其是所谓的冷却器格栅。在车身空气进口与运行器件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用于固体颗粒的可透过空气的拦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尤其是乘用车或载货车,该机动车具有运行器件热交换器,该运行器件热交换器构造用于利用环境空气穿流以冷却运行器件,并且该机动车具有车身空气进口。
背景技术
具有内燃发动机传动系的机动车通常具有冷却器,该冷却器用于冷却所谓的“水冷”内燃发动机的冷却液。所述冷却器通常在具有前置发动机的机动车中位于内燃发动机与车辆前部上的所谓的冷却器格栅之间。所述冷却器格栅构成在机动车车身中的、尤其是在车辆行驶期间用于冷却空气的空气进口。冷却器格栅通常具有纵向肋和/或横向肋或其它非常粗网眼的结构,该结构赋予车辆前部一个有代表性的外观并且防止较大的物体可能通过冷却器格栅进入到发动机舱中。在机动车行驶时,空气通过冷却器格栅进入并且流过冷却器以冷却所述冷却液。为此,冷却器具有多个导热的叶片,这些叶片又能够将冷却液的热量放出。在此,较大的固体、如扬起的叶子或飞行的花粉亦或昆虫或类似物也能够随空气通过冷却器格栅到达冷却器。这些固体可能在较短的或较长的一段时间上以这样的方式污染冷却器并且使穿过冷却器的空气减少,使得其冷却功率不再足够。
为了保护冷却器免受这种污染,为此在车辆附件销售中存在网状的或膜片状的蒙盖物,所述蒙盖物被张紧到冷却器格栅的外侧上并且防止超过一定尺寸的颗粒通过冷却器格栅进入并且到达冷却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阻塞其空气出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机动车、尤其是乘用车或载货车,该机动车具有运行器件热交换器,该运行器件热交换器构造用于利用环境空气穿流以冷却运行器件,并且该机动车具有车身空气进口,其中,所述运行器件热交换器的污染可能性对于维护和维修有利地减少并且在此车辆车身的外观未发生改变。
所述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机动车来解决。有利的进一步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按照本发明,机动车、尤其是乘用车或载货车具有运行器件热交换器,该运行器件热交换器构造用于利用环境空气穿流以冷却运行器件,并且该机动车具有车身空气进口、尤其是所谓的冷却器格栅。在车身空气进口与运行器件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用于固体颗粒的可透过空气的拦挡设备。
由此有利地防止不希望的固体颗粒进入到运行器件热交换器中并且阻塞、即污染所述运行器件热交换器。
所述车身空气进口优选是冷却器格栅,该冷却器格栅有利地(通常在中央并且通常在车辆前照灯之间)集成于车辆前部中。车身空气进口优选集成于车身外壳中。所述车身外壳形成机动车的外表面。
优选地,运行器件热交换器是用于冷却内燃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器。
这种冷却器优选在中央沿行驶方向构造在机动车发动机舱中的内燃发动机的前方。有利地,辅助冷却器穿流的通风机(Ventilator)沿行驶方向设置在冷却器的前方或后方。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所述拦挡设备具有根据筛的类型构造的拦挡媒介。
因此,根据筛的额定宽度可以防止超过规定尺寸的固体颗粒到达冷却器,因为固体颗粒通过筛被拦挡。筛是可相对容易被清洁的。必要时或在极好的情况下,没有通过筛进入的固体颗粒由于重力向下掉落到行车道上。
同样,拦挡设备可以具有根据过滤器的类型构造的拦挡媒介。
优选地,所述拦挡媒介、即筛媒介或过滤媒介是网或织物或格栅或篦子或孔板,该拦挡媒介构造用于拦挡超过一定尺寸的固体颗粒并且允许足够的空气通过。
所述拦挡媒介可以由多条丝线和/或金属线和/或条杆构成,在所述丝线和/或金属线和/或条杆之间构造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14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