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0371.8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5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桒野慎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B60C11/01;B60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扶壁区域的保护效果和装饰效果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多条横纹沟(8),它们是从胎面部(3)的胎肩区域(3S)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而到达胎侧部(2)的扶壁区域(2B);以及花纹块,其是通过多条横纹沟(8)而被划分出来的。通过多条横纹沟(8)而被划分出来的花纹块包括:设置在胎肩区域(3S)的胎肩花纹块(31)、以及设置在扶壁区域(2B)的扶壁花纹块(21)。在扶壁区域(2B)设置有:对扶壁花纹块(21)进行横切而沿着轮胎周向呈环状延伸的环状肋(22)。在多条横纹沟(8)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横纹沟(8A),以增大环状肋(22)的宽度的方式而设置有扩宽部(2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目的是能够在泥泞地段或岩石场等恶劣路面上行驶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这样一种充气轮胎,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泥泞地段或岩石场等恶劣路面上的行驶性能,而在胎侧部的扶壁(buttress)区域排列了多个扶壁花纹块。根据具备这种扶壁花纹块的轮胎,由于能够获得:在恶劣路面上行驶的情形下产生剪切阻力所带来的牵引的效果(牵引效果),因此,能够提高恶劣路面通过性。另外,能够获得:使胎侧部的外表面远离岩石表面棱角分明部分等外伤因素的效果(保护效果),从而能够提高耐外伤性。此外,还能够得到由扶壁花纹块的凹凸形状带来的装饰效果(外观装饰效果),因此,能够提高轮胎侧面的外观设计性。
专利文献1、2记载的充气轮胎分别具备:对扶壁花纹块进行横切而延伸成环状的环状肋。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环状肋被设置在扶壁花纹块的上端位置。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相当于环状肋的阶梯,能够形成复杂的凹凸形状,容易咬住泥土等,受到了在提高牵引效果方面是有利的这样的好评。关于具备这种环状肋的轮胎,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了:在对扶壁花纹块进行划分的横纹沟内,环状肋的刚性变弱了,故而,通过对此加以改善,还有提高保护(protection)效果的余地。另外,还发现了:有时看作是以环状肋为分界线而将扶壁花纹块分割开,这在装饰效果方面也有改善的余地。
现有技术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24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683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61949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扶壁区域的保护效果和装饰效果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该扶壁区域设置有对扶壁花纹块进行横切的环状肋。
通过下述的本发明就能够达成上述目的。即,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部;一对胎侧部,该一对胎侧部从一对胎圈部的每一个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胎面部,其与一对胎侧部的各自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相连;多条横纹沟,它们是从所述胎面部的胎肩区域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而到达所述胎侧部的扶壁区域;以及花纹块,其是通过多条横纹沟而被划分出来的,所述花纹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胎肩区域的胎肩花纹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扶壁区域的扶壁花纹块,在所述扶壁区域设置有:对所述扶壁花纹块进行横切而沿着轮胎周向呈环状延伸的环状肋,在所述扶壁区域中,所述多条横纹沟被划分成:位于所述环状肋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侧横纹沟、以及位于所述环状肋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内侧横纹沟,在所述多条横纹沟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横纹沟,以增大所述环状肋的宽度的方式而设置有扩宽部。根据设置有扩宽部的横纹沟,不仅能够提高环状肋的刚性,而且作为将扶壁花纹块分割开的分界线的环状肋不容易过于显眼,因此,能够提高扶壁区域的保护效果和装饰效果。
优选为,设置有所述扩宽部的一条或二条所述横纹沟、与没有设置所述扩宽部的一条或二条横纹沟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据此,设置有扩宽部的横纹沟与没有设置扩宽部的横纹沟适度地相混杂,作为将扶壁花纹块分割开的分界线的环状肋不容易过于显眼,从而,能够较好地提高装饰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0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