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电光伏瓦、连接结构、屋面结构及屋面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6131.0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9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郑秋锁;方虎;叶莉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居乐筑(北京)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1/02 | 分类号: | E04D11/02;E04D13/18;H02S2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光 连接 结构 屋面 施工 方法 | ||
一种集电光伏瓦、连接结构、屋面结构及屋面施工方法,集电光伏瓦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胎体,连接结构包括横向的左右连接和纵向的上下连接,屋面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屋面基层、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卷材层、保温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纵向顺水条、防水垫层、横向挂瓦条和集电光伏瓦。本发明模块化的设计实现了集电光伏瓦与常规瓦无缝衔接,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本发明设有通风槽与散热通孔相配合,增加快速散热能力,集电光伏瓦与通风保温透气屋面组合还形成的带散热通道的屋面系统,大幅度提升集点光伏瓦在高温天气的光电转化效率、太阳能电池板的时候寿命以及延长屋面的使用年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面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包括光伏瓦、连接结构、屋面结构及其光伏瓦屋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新能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在传统化石燃料正在面临枯竭的危险,燃烧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硫的氧化物会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恶化地球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及大力发展,太阳能即为重要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而且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受到能源危机和燃料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
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转化为电,一般太阳能组件的功率是在25摄氏度1000瓦/㎡强光下测得,但是夏天光伏瓦的表面温度会超过45摄氏度,这样太阳能电池片内部的温度急剧上升,温度的急剧上升会阻止光电转换效率。太阳能技术的光伏瓦胎体设计简单,无有效散热通道,电池片长期高温,尤其炎热夏季光伏瓦电池片温度急剧上升,电池片的效率会降低,降低组件发电效率。良好的散热会提高组件发电效率,一般光伏瓦散热需要增加风扇以及一些电气控制设备,但是成本高,安装施工较麻烦。
针对以上缺点,开发出集电光伏瓦及屋面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带散热通道的集电光伏瓦胎体和通风透气屋面组合解决太阳能电池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电光伏瓦、连接结构、屋面结构及屋面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但是太阳能技术的光伏瓦胎体设计简单,无有效散热通道,电池片长期高温,尤其炎热夏季光伏瓦电池片温度急剧上升,电池片的效率会降低,降低组件发电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电光伏瓦,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胎体,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矩形,所述胎体为高强耐候改性树脂胎体,胎体为平面板状,胎体的朝阳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凹槽,
所述安装凹槽包括槽底面、横向的上槽帮和横向的下槽帮,所述上槽帮上开有两个胎体固定连接通孔,所述安装凹槽的右边缘与胎体的右边缘平齐,所述槽底面的尺寸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外轮廓尺寸相同,
所述槽底面的上部中央开有矩形的接线盒避让孔,所述槽底面上避开接线盒避让孔的位置均布有一组散热通孔,
沿槽底面的四侧边部设有一圈矩形环状安装加强沟,所述安装加强沟内设有连接加强筋,所述连接加强筋呈条状,连接加强筋的上表面与槽底面的表面平齐,连接加强筋之间以及连接加强筋与安装加强沟边缘之间的空隙形成自粘防水密封胶的填槽,
所述安装加强沟的角部设有加强凸点,所述加强凸点的高度与连接加强筋的高度相同,加强凸点之间以及加强凸点与连接加强筋的端头之间的空隙形成自粘防水密封胶的溢出空间,所述填槽内涂抹有自粘防水密封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背面的四侧边部通过自粘防水密封胶与槽底面粘接,
所述胎体的朝阳面的左端边部沿纵向通长设有凹凸承槽,所述胎体的背阴面的右端边部沿纵向通长设有凹凸扣槽,所述凹凸承槽与凹凸扣槽的尺寸相配合,所述凹凸承槽的下部预留有抗风搭扣安装凹槽,
所述上槽帮的上边缘横向通长设有向上凸出的顶边,所述背阴面的上边缘横向通长设有向下凸出的卡边,所述背阴面的下边缘横向通长设有向下凸出的卡条,所述卡条的横截面宽度大于上槽帮的横截面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居乐筑(北京)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乐居乐筑(北京)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6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