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状非金属材料试块综合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24571.2 | 申请日: | 2018-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2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玺;窦雪川;刘玥;马平昌;邓哲;王萌;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R27/14;G01R27/08;G01N29/07;G01N29/11;G01N29/04;G01N29/14;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模量 试块 泊松比 检测 综合检测装置 非金属材料 变化过程 电阻率 探头 加载 压裂 种棒 渗透率测试 测试工装 动态监测 动态检测 多项检测 集成检测 集成设计 监测手段 声波测试 多探头 加压舱 渗透率 比对 横波 围压 测试 监测 | ||
1.一种棒状非金属材料试块综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油源(1)、伺服控制系统(2)和加压舱(3),所述伺服控制系统(2)包括:伺服控制设备(21)、比例减压阀(22)、压力传感器(23)、力传感器(24)、伺服阀(25)以及加载缸(26);
所述加压舱(3)包括:上加载工装(31)、下加载工装(32)、加油阀(33)、活塞传递机构(34)、排空阀(35)、形变测试工装(36)及测试引线(37),所述上加载工装(31)和下加载工装(32)分别设置在径向变形量测试工装(361)或轴向变形量测试工装(362)的顶部和底部,上加载工装(31)和下加载工装(32)上均集成有:电阻率测试电流电极(313)、电阻率测试电压电极(314)以及各三只声发射传感器(317),此外,上加载工装(31)上还设置有超声波探头(311)、渗透率测试媒介入口(315),下加载工装(32)上还设置有超声波接收器(312)、渗透率测试媒介出口(316),所述测试引线(37)分别连接弹性模量及泊松比测试设备、电阻率测试设备、声波测试设备、声发射测试设备以及渗透率测试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状非金属材料试块综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控制设备(21)包括嵌入式控制器(211)、双通道模拟量采集设备(212)和双通道模拟量输出设备(213),所述压力传感器(23)和力传感器(24)均与双通道模拟量采集设备(212)连接,所述伺服阀(25)和比例减压阀(22)均与双通道模拟量输出设备(213)连接,双通道模拟量采集设备(212)和双通道模拟量输出设备(213)均与嵌入式控制器(2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状非金属材料试块综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变形量测试工装(361)和轴向变形量测试工装(362)均包括环形基座(3611)、四根悬臂梁(3612)、应变片(3613),所述应变片(3613)分别粘贴在四根悬臂梁(3612)的根部位置,此外,径向变形量测试工装(361)还包括四组预紧螺栓(3614),预紧螺栓(3614)安装在悬臂梁(3612)的顶部,轴向变形量测试工装(362)还包括环形斜台(3621),位于悬臂梁(3612)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状非金属材料试块综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率测试设备包括恒流源(41)、电流表(42)、电压表(43),恒流源(41)与电流表(42)串联,并分别连接设置在试块两端的电阻率测试电流电极(313),所述电压表(43)分别连接设置在试块两端的电阻率测试电压电极(3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状非金属材料试块综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测试设备采用超声波测试仪(51),超声波测试仪内包括超声波发生器(512)和超声波采集显示设备(511),超声波发生器(512)的发射端与安装在上加载工装(31)上的超声波探头(311)连接,超声波发生器(512)的接收端与安装在下加载工装(32)上的超声波接收器(3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状非金属材料试块综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发射测试设备包括前置放大器(6)和声发射信号采集装置(7),前置放大器(6)与声发射信号采集装置(7)连接,前置放大器(6)分别连接上加载工装(31)和下加载工装(32)上的的声发射传感器(3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状非金属材料试块综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率测试设备包括:控制设备(81)、水泵(82)、流量计(83)和液体回收池(84),其中,流量计(83)分别设置在两组管道上,两组管道分别引至试块的顶端和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45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