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热水器恒温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其系统、燃气热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23908.8 | 申请日: | 2018-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7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来松;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侯峰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热水器 恒温 性能 测试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燃气热水器恒温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开启电动止水阀并且所述电动止水阀至最大开度,在有水流流入时开始计时,点火后并且出水温度稳定时获得第一时间T0,至少降低所述电动止水阀至一半开度并且重新开始计时,待出水温度稳定时获得第二时间T1,调整所述所述电动止水阀至最大开度且重新开始计时,待出水温度稳定时获得第三时间T2;关闭所述电动止水阀后采集最大出水温度,并且根据所述最大出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稳定时的出水温度确定温度差值△T;最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T0、第二时间T1、第三时间T2和温度差值△T确定热水器的恒温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恒温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出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稳定时的出水温度确定温度差值△T之后,该方法还包括:重新开启电动止水阀并且重复进行测试,如此重复获得多个第一时间T0、第二时间T1、第三时间T2和温度差值△T,并且分别确定多个第一时间T0、第二时间T1、第三时间T2和温度差值△T的平均值,分别根据所述第一时间T0、第二时间T1、第三时间T2和温度差值△T的平均值确定热水器的恒温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热水器恒温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出水温度稳定的确定过程为:在计时过程中,每间隔一个时间周期采集出水温度获得多组出水温度,根据所述多组出水温度确定第一最大值、第一最小值和第一平均值,如果所述第一最大值和第一最小值的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初步确认出水温度稳定,并且开始第四时间TX的计时,每间隔一个时间周期采集出水温度获得多组出水温度,根据所述多组出水温度确定第二最大值、第二最小值和第二平均值,如果所述第二最大值和第二最小值的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并且第二平均值与第一平均值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确认出水温度稳定,并且出水温度稳定时的出水温度为第一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气热水器恒温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T0为8-15s时确认热水器的性能优越,所述第二时间T1、第三时间T2为10-15s时确认热水器的适用性强和性能越优,所述温度差值△T为3-10°时确认热水器的控制算法精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热水器恒温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时间T0、第二时间T1、第三时间T2和温度差值△T通过UART串口数据线发送到控制端,所述控制端对多个第一时间T0、第二时间T1、第三时间T2和温度差值△T的平均值进行显示。
6.一种燃气热水器恒温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温度传感器检测电路(2)、水流量检测电路(3)、电动水阀驱动电路(4);
所述控制器(1),用于当采集到用户对热水器测试按键的操作时,向电动水阀驱动电路(4)发送开启指令以及测试完成后向电动水阀驱动电路(4)发送关闭指令;还用于在开启电动止水阀并且在有水流流入时开始计时,点火后并且出水温度稳定时获得第一时间T0,升高所述电动止水阀至最大开度并且重新开始计时,待出水温度稳定时获得第二时间T1;当接收到所述水流量检测电路(3)发送火焰正常燃烧信号保持第一时间阈值后,获得点火成功时间T2;还用于关闭所述电动止水阀后采集最大出水温度,并且根据所述最大出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稳定时的出水温度确定温度差值△T;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T0、第二时间T1、第三时间T2和温度差值△T确定热水器的恒温性能;
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电路(2),用于采集出水温度并且发送到控制器(1);
所述水流量检测电路(3),用于采集出水流量并且发送到控制器(1);
所述电动水阀驱动电路(4),用于执行所述控制器(1)的开启指令和关闭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39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