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贝壳粉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22637.4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5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日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7/61;C09D7/65;C09D7/63;C09D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锦河街15***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壳粉 苯扎氯铵 纳米电气石粉 纳米二氧化钛 粉状材料 内墙涂料 建筑内墙涂料 高岭土 贝壳粉涂料 基本材料 人工养殖 射线辐照 植物色素 重量份 干粉 粒径 制备 重钙 涂料 施工 | ||
一种液态贝壳粉内墙涂料,所述涂料以天然或人工养殖的贝壳粉为基本材料,同时加入用钴‑60γ射线辐照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电气石粉以及高分子粉状材料,其包括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水60‑90份、贝壳粉30‑60份、重钙20份、高岭土10份、苯扎氯铵8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纳米电气石粉1‑5份、高分子粉状材料5‑20份,所述贝壳粉的粒径为500目‑1500目。所述苯扎氯铵为医用苯扎氯铵。还包括20‑80份的植物色素。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建筑内墙涂料含有毒物质,以及干粉型贝壳粉涂料具体施工有难度、误差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态墙体涂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态贝壳粉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使用的建筑内墙涂料主要是乳胶漆。乳胶漆普遍存在着漆膜软、干燥时间长、贮存稳定性差等缺点,乳胶漆类涂料在受潮后,容易滋生细菌,产生脱落、变色等现象,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及室内美观。同时乳胶漆类涂料消耗大量石油,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缺乏,需大量进口,原材料成本逐年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涂料的需求量,并且提高了人们对于涂料使用性能的要求。在室内装修过程中,大量使用油漆、乳白胶、复合板、泡沫填充物等装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毒化合物,这些有毒化合物缓慢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环保和功能化是室内建筑涂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引入纳米体系和使用天然材料也就成为了涂料领域新的发展趋势。
目前市面上的干粉型贝壳粉涂料相对比较环保,但仍然存在一定弊端。干粉型贝壳粉涂料在具体施工上存在不便,因干粉型贝壳粉涂料在施工时现场加水搅拌过筛等,施工人员很难把握,误差大。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液态贝壳粉内墙涂料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贝壳粉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建筑内墙涂料含有毒物质,以及干粉型贝壳粉涂料具体施工有难度、误差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液态贝壳粉内墙涂料,所述涂料以天然或人工养殖的贝壳粉为基本材料,同时加入用钴-60γ射线辐照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电气石粉以及高分子粉状材料,其包括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
所述贝壳粉的粒径为500目-1500目。
优选地,所述苯扎氯铵为医用苯扎氯铵。
优选地,还包括20-80份的植物色素。
一种液态贝壳粉内墙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需将纳米二氧化钛及纳米电气石粉进行表面修饰处理,将纳米二氧化钛及纳米电气石粉用钴-60γ射线辐照处理,辐照剂量:20Mrad;辐照温度:20℃;在氮气保护下;
第二步:制备高分子材料粉体
将20-50份的乙烯-醋酸乙烯的共聚物、10-40份的丙烯酸共聚物和5-20 份的天然纤维素混合均匀;
第三步:制备液态涂料
将各组分按重量份数充分混合,用搅拌机均匀搅拌15-20分钟,转速不低于1000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是本发明不含有传统液态涂料中添加乳液等助剂,选用的原料天然,对人体无害,用钴-60γ射线辐照处理后的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和纳米级的电气石粉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长久的释放出负氧离子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并且由于贝壳粉100%为钙,涂料本身防静电效果好。二是本发明可以直接使用,有利于施工。三是本发明用苯扎氯铵取代有刺激性的防腐剂,延长涂料保存期限。四是本发明可制的不同颜色的涂料,适用多种环境、场合,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日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吉林日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2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