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2158.2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1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江;景念;刘立军;王海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高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22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温方法,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本方法通过在施工体内布设水管的方式对施工体进行降温,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的方式检测施工体内的温度,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工作模式的方式控制具体的降温过程。本发明方法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自动控温,能够有效防止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且整个控温过程可以做到无人值守,控温准确,节省人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温方法,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础性工程中。
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会释放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升温,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则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为此,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具有如下规律:
1、浇筑过程中,上部刚浇筑的混凝土还没有开始升温,只有下部先浇筑的混凝土开始放热,且温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2、浇筑完成后,温度先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并在3-5天左右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降温,大约15天后就无需控温了。
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控温方法是在混凝土内埋设水管等散热材料,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1、不应该冷却的时候开启冷却。例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还没有开始升温,就已经开始冷却了。
2、开启冷却后,不能及时停止冷却。例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已经降下来了,没有及时停止冷却。
3、温度下降过程中过度持续冷却,造成温度下降过快。
如果温控不好,会影响产品质量,并有重大安全隐患。一旦内部温度超过75度,则属于施工不合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温方法,其能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自动控温,可以有效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施工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温方法,其中:
施工前,根据施工高度,在施工体内选定一层或多层,层间间距为50~100cm,最上层距离施工体顶面的距离和最下层距离施工体底面的距离均在40~60cm范围内;
在每一层内布置水管,边缘处水管到该处施工体体壁的距离为50~80cm,每层中相邻两段水管之间的距离为50~100cm,每层水管的入水管头和出水管头均向上延伸并露出于施工体的上表面外;
在每一层内的混凝土中心处、混凝土边缘处以及混凝土中心和边缘的中间位置处布置温度传感器,其中,边缘处的传感器与该处施工体体壁的距离为40~60cm,所有温度传感器均通过线路与设于施工体外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各层水管内的水流;
开始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以及浇筑之后的硬化过程中,通过控制器采集各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并根据读数控制各层水管的水流;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如下程序:
连续采集各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并对一定时间内每个温度传感器的读数进行筛选和求平均,得到每个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高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高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21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固定件
- 下一篇:数据传输设备和处理系统、消息分发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