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混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2085.7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8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代高;肖希;王磊;张宇;胡晓;余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8 | 分类号: | G02B6/28;G02B6/293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陈锐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混频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混频器,涉及相干光通信领域,包括光交叉、多模弯曲波导、2个输入分束器以及2个输出分束器;2个输入分束器用于:分别对信号光和本振光进行分束后,通过多模弯曲波导传输至光交叉;光交叉用于:对2个输入分束器的输出光进行交叉传输后,分别通过多模弯曲波导传输至2个输出分束器;多模弯曲波导用于:基模光进入多模弯曲波导后产生多模干涉,在多模弯曲波导的出口处形成基模光出射;2个输出分束器用于:接收光交叉出射并经多模弯曲波导传输的光,输出基模光。本发明能够在扩大光学混频器的带宽、降低光学混频器的插损的同时,提高光学混频器的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干光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混频器。
背景技术
光学混频器是相干光通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器件,用于相干信号的解调,光学混频器的各通道出口的相位误差必须非常小。
目前使用的光学混频器一般为以下2种:
1、基于4×4(4个输入端和4个输出端)或2×4(2个输入端和4个输出端)的多模干涉仪的光学混频器,该光学混频器使用时,由于4×4或2×4多模干涉仪自身的特性,会导致光学混频器带宽较小,插损较大。
2、基于光交叉、以及1×2及2×2分束器的光学混频器,该光学混频器的各个光学器件之间采用单模波导连接;但是单模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对波导宽度变化非常敏感,而工艺误差引起实际制作波导宽度值的波动不可避免,这就最终导致基于单模波导的光学混频器的相位误差波动极大,进而使得光学混频器的成品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在扩大光学混频器的带宽、降低光学混频器的插损的同时,提高光学混频器的成品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混频器,包括光交叉、2个输入分束器以及2个输出分束器;
2个输入分束器为n×2分束器,2个输入分束器用于:分别对信号光和本振光进行分束后,通过多模弯曲波导传输至光交叉;
光交叉用于:对2个输入分束器的输出光进行交叉传输后,分别通过多模弯曲波导传输至2个输出分束器;
多模弯曲波导用于:基模光进入多模弯曲波导后产生多模干涉,并在多模弯曲波导的出口处形成基模光出射;
2个输出分束器均为2×2分束器,其用于:接收光交叉出射并经多模弯曲波导传输的基模光,输出基模光。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使用2个n×2分束器实现基模光的入射,通过2个2×2分束器实现基模光的出射,2个输出分束器的4个输出端输出的基模光的相对相位差分别为0°,180°,90°和270°(相对其中一个端口),从而实现光的混频;与现有技术中的4×4或2×4多模干涉仪相比,本发明n×2或2×2分束器会使得光学混频器带宽较大,插损较小。
与此同时,本发明的光交叉、输入分束器和输出分束器之间通过多模弯曲波导相连,其原理在于:在波导器件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局域光刻和刻蚀存在误差,必然导致波导实际尺寸与设计值不同,且即使同一个器件在不同位置做出来的实际尺寸也会有所不同,这样一来相位型器件的成品率就很难高。但是波导有效折射率的变化率会随着波导宽度的增加而变小,意味着宽度较宽的多模波导对工艺误差有着更高的容忍度,即相比于现有的基于单模波导的光学混频器,采用多模弯曲波导可以使光学混频器有较大的工艺容差,工艺精度要求低、成品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光交叉的数量为3个:第一光交叉、第二光交叉和第三光交叉,每个光交叉包括2个输入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还包括2个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2个输入分束器为第一输入分束器和第二输入分束器,所述2个输出分束器为第一输出分束器和第二输出分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2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