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板电脑键盘底座及平板电脑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20161.0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2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何亮;江叶;李强;钱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电脑 吸附机构 转轴机构 平板电脑键盘 底座 转动轴线 第一连接器 转动设置 垂直 第二连接器 键盘底座 前后翻转 组件包括 板面 转动 加工 配合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平板电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脑键盘底座及平板电脑组件;平板电脑键盘底座包括本体转轴机构和吸附机构,转轴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转轴机构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本体的板面;吸附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机构上,吸附机构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转轴机构的转动轴线,吸附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平板电脑组件包括平板电脑和上述的平板电脑键盘底座,平板电脑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器。平板电脑能够相对于键盘底座的本体既能在水平面能转动,又能够相对于本体进行前后翻转。该转轴机构和吸附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制造使用,且加工成本低,在使用时只需将平板电脑置于吸附机构上即可,比较方便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电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电脑键盘底座及平板电脑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应运而生。传统的平板电脑均是采用触控屏幕的方式来进行各项操作,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所,比如,在产品展示时,连接至显示器之后进行幻灯片的演示等等,则需要键盘来进行操作。
然而目前的平板电脑很少带键盘底座,而带键盘底座的平板电脑的键盘底座与平板电脑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用户拆装及其不便,稍不留神甚至会损坏键盘底座。
因此,亟需一种平板电脑键盘底座及平板电脑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电脑键盘底座及平板电脑组件,能够使置于平板电脑键盘底座上的平板电脑既能够相对于键盘水平旋转,又能够前后翻转,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平板电脑键盘底座,包括:
本体;
转轴机构,其转动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转轴机构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本体的板面;以及
吸附机构,其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机构上,所述吸附机构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转轴机构的转动轴线,所述吸附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吸附座,所述吸附座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优选地,所述转轴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支撑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吸附座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上的固定板和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中空转轴,所述中空转轴垂直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中空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块和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块上的中空翻转轴,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于所述中空转轴上,所述吸附座固定于所述中空翻转轴上。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本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
技术方案二:一种平板电脑组件,包括平板电脑,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平板电脑键盘底座,所述平板电脑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平板电脑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吸附机构还包括所述吸附座上的第一磁铁,所述平板电脑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相吸附的第二磁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转轴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在水平面内旋转,吸附机构能够相对于转轴机构翻转,平板电脑置于吸附机构上,且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平板电脑能够相对于键盘底座的本体既能在水平面能转动,又能够相对于本体进行前后翻转。该转轴机构和吸附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制造使用,且加工成本低,在使用时只需将平板电脑置于吸附机构上即可,比较方便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0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记本电脑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智能终端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