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移位的新能源汽车内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0076.4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6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许勉生;陆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玮 |
主分类号: | B60R1/062 | 分类号: | B60R1/062;B60R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位 新能源 汽车 后视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移位的新能源汽车内后视镜,包括支杆和安装座,支杆和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后视镜调节组件,安装座上设有镜面,后视镜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支杆上的球头以及位于安装座上的球形槽,球形槽与球头配合转动,支杆上设置有与球头中心连通的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与第一导向孔尾部螺纹连接,球头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定位针,定位针上设置有定位环,第二导向孔靠近球面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定位座,定位环与定位座之间设置有弹簧,球形槽表面设置有方向对准球形槽中心的若干插孔。该后视镜能够防止因触碰内后视镜而导致内后视镜的角度发生改变,并且在需要调节角度时能够方便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移位的新能源汽车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汽车必备的零部件,用来在汽车转向或倒车时观察汽车后方的路况。现有的内后视镜一般是通过球头与球形槽配合连接的,这种连接的内后视镜能够各个角度方便的调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内后视镜很容易被驾驶员或者副驾驶位置的乘客碰到,在碰到之后内后视镜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需要重新调节位置才可以继续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防移位的新能源汽车内后视镜,该种后视镜在定位之后能够防止因触碰内后视镜而导致内后视镜的角度发生改变,并且在需要调节角度时能够方便的调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防移位的新能源汽车内后视镜,包括支杆和安装座,所述支杆和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后视镜调节组件,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镜面,所述后视镜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杆上的球头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球形槽,所述球形槽与所述球头配合转动,所述支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头中心连通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第一导向孔尾部螺纹连接,所述球头上设置有方向对准所述球头中心的与所述第一导向孔连通的若干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第二导向孔靠近球面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定位座,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定位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球形槽表面设置有方向对准所述球形槽中心的若干插孔。采用该种内后视镜的调节组件,通过向内旋进定位杆推动定位针插入到球形槽表面的插孔内,此时球形槽与球头之间的位置固定,无法转动。在需要调节内后视镜的反射角度时,通过向外旋出定位杆使得定位杆滑出球头中心位置,弹簧将定位针拔出球形槽表面的插孔,定位针进入到球头中心位置的第一导向孔内,此时就可以自由的调节内后视镜的角度,在调节完整之后,再向内旋进定位杆,定位杆滑入球头中心位置,将定位针顶进球形槽表面的插孔内定位。采用该结构在定位之后能够防止因触碰内后视镜而导致内后视镜的角度发生改变,并且在需要调节角度时能够方便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玮,未经陆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0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后视镜的机械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辆后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