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FB机组送煤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18733.1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4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冯颖;柏荣;张华伦;杨强;尹华平;李蓉生;张加蓉;吴芳;龙军;唐俊;侯克让;罗一;沈艳;贾欢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7/19;B65G47/5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给煤机 配煤装置 送煤系统 称重 煤仓 带式输送机 传送装置 带式输送 工程造价 第一级 缓冲筒 方案布置 给煤系统 工艺系统 配煤设备 运煤系统 主厂房 总平面 缓冲 能耗 合并 | ||
本发明公开了CFB机组送煤系统,包括第一级缓冲筒仓和给煤机、传送装置、配煤装置、位于主厂房内的第二级缓冲称重煤仓和给煤机;给煤机包括第一给煤机、第二给煤机、第三给煤机和第四给煤机;传送装置上设置配煤装置;第一级缓冲筒仓下方设置第一给煤机,第一带式输送机设置在第一给煤机下方;第一带式输送机用于向第二带式输送机运煤;配煤装置设置在第二带式输送机上,配煤设备下为称重煤仓,称重煤仓下设第四给煤机,第四给煤机下设置第二给煤机和第三给煤机。本发明将传统CFB机组的运煤系统和给煤系统合并为一个送煤系统,简化了工艺系统,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省了能耗和工程造价,同时有利于总平面方案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FB机组送煤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常规锅炉技术,为保障锅炉的安全供煤,在主厂房煤仓间的框架内设置有满足CFB机组8小时耗煤量的原煤仓。在常规锅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沿袭了在主厂房煤仓间设置CFB机组8小时耗煤量原煤仓的习惯。
由于CFB锅炉筒仓燃用劣质煤,其耗煤量远大于常规锅炉,致使原煤仓容积增大约20%,煤仓间的单框架结构高度不断加高。同时,容积增大的原煤仓也导致煤仓间皮带层标高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而不断抬高,致使运煤系统工艺路线增长。CFB机组由于煤质较差,锅炉通常有混煤要求,在运煤系统建有储煤筒仓进行混煤作业。从储煤筒仓到锅炉炉膛的工艺流程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从储煤筒仓起到原煤仓上的犁煤器止为运煤系统,包括筒仓、给煤机、皮带机、犁煤器等。运煤系统采用程序控制,每天运行3班,每班运行6小时将原煤仓充满。由于运煤系统采用传统机械设备,故障率较高,每班剩余的2小时为停机维护和排除隐患时间。从原煤仓起到锅炉炉膛给煤口止为给煤系统,包括原煤仓、称重式皮带给煤机、链式给煤机1等。给煤系统根据锅炉负荷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纳入锅炉DCS控制系统。
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缺点:主厂房煤仓间修建的满足CFB机组8小时耗煤量原煤仓,300MW机组储量为1800t(600MW机组为3000t),主厂房煤仓间的工程投资大。原煤仓的设置使煤仓间皮带层标高为40m(51m),运煤系统工艺路线增长,工程投资大。同时,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钢筋混凝土单框架结构在结构和高度上有诸多限制,而主厂房煤仓间采用双框架结构的工程投资将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由于CFB锅炉主厂房内无磨煤机,故无需按照普通锅炉在主厂房设置煤仓间及大型的原煤仓,本技术方案取消了给煤系统的原煤仓,设计一套全新的CFB机组送煤系统。在保障CFB锅炉供煤安全的前提下,本技术方案布置了筒仓,将现有技术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工艺系统合并为一个新的送煤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CFB机组送煤系统,包括位于主厂房之外的第一级缓冲(混煤)筒仓和给煤机、传送装置、配煤装置、位于主厂房内的第二级缓冲称重煤仓和给煤机;
给煤机包括第一给煤机、第二给煤机、第三给煤机和第四给煤机;传送装置上设置配煤装置;
第一级缓冲筒仓下方设置第一给煤机,第一带式输送机设置在第一给煤机下方;第一带式输送机用于向第二带式输送机运煤;
配煤装置设置在第二带式输送机上,配煤设备下为称重煤仓,称重煤仓下设第四给煤机,第四给煤机下设置第二给煤机和第三给煤机。
作为优选方式,位于主厂房内的第二级缓冲称重煤仓的最大容积为CFB机组耗煤量*120分钟,其煤仓层标高大幅降低。
作为优选方式,从第一级缓冲(混煤)筒仓到第二级缓冲称重煤仓再到CFB锅炉燃烧实行实时送煤。
作为优选方式,第二级缓冲称重煤仓采用称重式进行仓内料位监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8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待加工产品配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化肥生产用防堆积运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