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作粘度液定值的恒温槽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7273.0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4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斌;张攀;张海飞;史玮强;张婧;郑显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00 | 分类号: | G01N11/00;G05D23/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0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桶 槽体 流体出口 分流栅 加热制冷系统 温度传感器 流体入口 恒温槽 温度控制器 工作粘度 流体通过 循环装置 搅拌桶外壁 槽体内部 水平安装 进入槽 均匀性 输出端 输入端 板围 底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工作粘度液定值的恒温槽,包括槽体、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制冷系统及搅拌循环装置;槽体内部设置搅拌桶,搅拌桶上开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流体入口的高度高于流体出口的高度;槽体的底端设有分流栅板;分流栅板的水平安装高度高于搅拌桶流体出口的高度;搅拌桶外壁与分流栅板围成的空间为槽体的工作区,搅拌桶内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口、分流栅板进入槽体的工作区;槽体的工作区流体通过流体入口进入搅拌桶;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槽体的工作区;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制冷系统连接;所述加热制冷系统及搅拌循环装置固定在搅拌桶内。解决了目前恒温槽存在的温度准确性、均匀性、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作粘度液定值的恒温槽。
背景技术
液体的粘性来自分子引力,温度升高,分子间的距离加大,分子引力减小,内摩擦减弱,粘度减小。粘度与温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常温常压下,当温度变化1℃时,液体的粘度变化达百分之几到十几。因此,恒温槽温度的准确性、均匀性和稳定性对工作粘度液定值非常重要。
在工作粘度液定值和毛细管粘度计检定/校准中,以观察液面经过毛细管粘度计计时球上下标线为计时起始点的判定,这就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要尽量减小外界影响对毛细管粘度计内液体产生振动。但是,目前在大型恒温水槽中,一般都采用制冷压缩机实现降温,而制冷压缩机在工作时必然引起振动,在工作粘度液定值和毛细管粘度计检定/校准中引入过量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恒温槽存在的温度准确性、均匀性、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工作粘度液定值的恒温槽,该恒温槽能为工作粘度液定值提供符合要求的温度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工作粘度液定值的恒温槽,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槽体、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制系统及搅拌装置;
上述槽体内部固定设置搅拌桶,搅拌桶上开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上述流体入口的高度高于流体出口的高度;
上述槽体底端设有分流栅板;分流栅板的水平安装高度高于搅拌桶流体出口的高度;搅拌桶外壁与栅板围成的空间为槽体工作区,搅拌桶内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口、分流栅板进入槽体工作区;槽体工作区的流体通过流体入口进入搅拌桶;
上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槽体工作区;
上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制冷系统连接;上述加热制冷系统及搅拌装置固定在搅拌桶内。
将加热制冷系统放在恒温槽工作区隔壁的混合区(即搅拌桶内),冷热介质在混合区中在搅拌器的作用下混合,混合区底部为冷热介质混合流体出口,热量通过这个出口进入恒温槽工作区,通过工作区底部的分流栅,使充分混合的流体介质均匀流过工作区,消除水平和垂直的温度梯度。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分流栅板上过流通孔的介质压力对流量的影响,本发明将分流栅板上流通孔的直径设计为:随与搅拌筒距离由近到远逐渐增大,保证恒温槽具有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检定/校准过程的监测,满足用工业相机完成对整个检定/校准过程的监测要求,所述槽体为立方体,前后侧壁采用厚钢化玻璃;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工作区内介质的温度稳定和均匀,所述搅拌桶的纵轴与槽体底部垂直,在搅拌推动下,工作介质在搅拌桶内自上而下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桶为两个,分别位于槽体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制冷系统包括相互独立的加热系统及冷却系统,上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器,上述冷却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与冷却盘管,上述加热器与冷却盘管位于搅拌桶内,制冷压缩机位于槽体外部。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装置为机械搅拌,搅拌轴与搅拌桶纵轴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7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