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颗粒净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14776.2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1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翔 |
| 主分类号: | B01J20/28 | 分类号: | B01J20/28;B01J20/22;C02F1/28;C02F101/10;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35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材料 制备 生物质颗粒 吸附 重金属离子吸附 材料技术领域 腐熟鸡粪 腐熟牛粪 净水效果 绿色环保 生物颗粒 吸附容量 菠萝皮 刺梨叶 坚果壳 重量份 荷叶 | ||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净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物料:腐熟牛粪40‑50份、腐熟鸡粪10‑16份、菠萝皮22‑27份、坚果壳3‑8份、刺梨叶2‑9份、荷叶1‑3份,本发明生物颗粒净水材料具有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吸附容量大、制备方法简单、吸附速率快、吸附要求低、净水效果显著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净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理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物质,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环境条件之一;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水环境受到各种重金属、有机物、病毒细菌等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重金属污染是主要的水污染之一,其主要来源于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矿山等行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且具有不易去除、长期累积的特点;大量资料表明,重金属在人体及生物体内蓄积,能够引发某些疾病,如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引起全身中毒甚至导致死亡;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大,被人体吸收后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可代替骨骼中的钙而使骨骼变得松软,最后发生废用性萎缩;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如果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在人体的肝、肾、肺、脾、骨骼、肌肉等部位,特别是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
目前,采用以凹凸棒土、沸石、黄粘土、高岭土、硅藻土等天然资源为滤材,一方面资源受限,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吸附容量不理想,不能满足净水要求;已有研究者对香蕉皮、橘子皮、橙皮、苹果皮等果皮废弃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进行了研究,通过提取果皮废弃物中果胶等物质,利用这些有机物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亲和性,但存在净水材料与水体难分离以及吸附容量小等问题。如专利号CN201310443563.3公开了利用半胱氨酸改性丝瓜络对Cd2+、Pb2+、Hg2+、Cu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又如专利号CN201210018022.1公开了利用板栗果皮、水稻地上部分生物质、香蒲地上部分生物质制成的吸附材料,对废水中的铜、锌、铅、镍、锰、镉、铬、汞、铝、金、银中的11种金属离子均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但关于吸附镉、汞、砷材料的研究较少。
再如专利号CN201711327402.2公开了一种快速吸附重金属的库德毕赤酵母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通过补料分批培养方式获得高浓度库德毕赤酵母菌液,经NaOH或HCl无机配体溶液混合煮沸,制备库德毕赤酵母吸附剂,用于吸附废水中汞、镉、铅、铬、砷等重金属。该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吸附剂的使用方法,从无机配体预处理、吸附时间、吸附菌体的浓度、吸附温度四个方面对其吸附特性进行研究,探究了库德毕赤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方式和其最佳吸附环境。但成本较高、操作难度高。
因此,为了降低水中重金属污染,研究一种制作成本低、净水效果佳、环境友好的生物质净水材料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颗粒净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生物质颗粒净水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物料:腐熟牛粪40-50份、腐熟鸡粪10-16份、菠萝皮22-27份、坚果壳3-8份、刺梨叶2-9份、荷叶1-3份。
优选,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物料:腐熟牛粪45份、腐熟鸡粪13份、菠萝皮24份、坚果壳5份、刺梨叶6份、荷叶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生物颗粒净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菠萝皮、刺梨叶,分别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14%,然后加入坚果壳混合后研磨至过80目筛,再蒸汽处理15-20min后,保温处理20-30min,得混合料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翔,未经李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47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