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3275.2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0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智浩;赵金蕾;杨志森;张勖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智新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28 | 分类号: | C08J9/28;C08J5/18;C08L23/06;C08L1/20;H01M2/14;H01M2/16;B29D7/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尚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3 | 代理人: | 王利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微多孔膜 纳米纤维素纤维 申请 制备 动力锂离子电池 厚度均匀性 聚烯烃基体 锂离子电池 生产装置 微多孔膜 消费领域 智能手机 聚烯烃 增强剂 改性 填充 应用 | ||
1.一种复合微多孔膜,所述复合微多孔膜包含聚烯烃树脂和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
优选所述聚烯烃树脂为聚乙烯,更优选为分子量10万~80万的聚乙烯,
优选所述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为交联改性、酯化改性或交联-酯化双重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最优选为酯化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多孔膜,所述复合微多孔膜具有:
5~100μm的厚度,优选5~50μm的厚度,更优选5~24μm的厚度,还更优选5~14μm的厚度,尤其优选5~12μm的厚度,最优选5~10μm的厚度;
100~600秒/100cc的透气性,优选100~500秒/100cc的透气性,更优选150~500秒/100cc的透气性;和
20%~70%的孔隙率,优选30~70%的孔隙率,更优选30~50%的孔隙率,
优选,所述复合微多孔膜在室温下测定的穿刺强度为300gf以上,优选穿刺强度为500gf以上,更优选穿刺强度为700gf以上,最优选穿刺强度为900gf以上;
还优选,所述复合微多孔膜在MD方向及TD方向中任何一个方向的拉伸强度均为170Mpa以上;
在TD和MD方向的热收缩率均在10%以下,更优选在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微多孔膜,所述复合微多孔膜由聚乙烯和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组成,其中所述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占整个复合微多孔膜的重量优选约0.1%-50%,更优选约0.5%-30%,还更优选约1%-10%,最优选约1%-5%。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复合微多孔膜的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纳米纤维素纤维;
2)将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纤维进行改性,然后将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与成孔剂混合,得到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分散溶液;
3)将聚烯烃树脂、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分散溶液以及任选的添加剂混合,在所述聚烯烃树脂的熔点+30~100℃的温度下熔融得到混炼溶液;
4)将所述混炼溶液从模头挤出,并且在30~80℃范围的温度下冷却形成含成孔剂的流延厚片;
5)将所述流延厚片拉伸得到含成孔剂的基膜;
6)将所述含成孔剂的基膜经有机溶剂萃取、干燥后形成不含成孔剂的基膜;
7)将所述不含成孔剂的基膜在MD和TD的至少一个方向再次拉伸;
8)将步骤7)得到的微多孔膜在60-140℃条件下进行热定型处理,得到所述复合微多孔膜,
优选,拉伸步骤5)中的所述拉伸为异步双向拉伸或同步双向拉伸;
还优选,萃取干燥步骤6)中在用有机溶剂萃取除去成孔剂的同时,以0%以上且小于20%的范围对膜进行沿TD方向拉伸固定;
还优选,步骤7)中所述再次拉伸的拉伸倍数设定为0~0.1%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孔剂选自正十二烷醇、油醇、十八烷醇、石蜡油及其组合,优选成孔剂为石蜡油,更优选为液体石蜡;且所述有机溶剂为易挥发性氯代烃类化合物,所述任选的添加剂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粘连剂、颜料、染料和无机填充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智新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瑞智新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32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