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自主会和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3040.3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1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允辉;王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王子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会合点 加油机 油机 预设 飞行路线 时间选择 航线飞行 会合 航线 申请 规划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自主会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为所述加油机与所述受油机指定会合点,并规划预设航线,其中,所述会合点包括第一会合点和第二会合点;获取所述加油机和/或所述受油机沿所述预设航线飞行的预设时间;若所述加油机先到达所述第一会合点,则获取所述受油机到达所述第二会合点的第一预计到达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预计到达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时间选择性地调整所述加油机的飞行路线;若所述受油机先到达所述第二会合点,则获取所述加油机到达所述第一会合点的第二预计到达时间,根据所述第二预计到达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时间选择性地调整所述受油机的飞行路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航空飞行控制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自主会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空中加油技术是增大飞机作战半径、提高载弹量、解决起飞重量与飞行性能矛盾的重要手段。一次空中加油任务的完成涉及若干阶段,其中加油机、受油机的会合为整个加油任务的起始阶段。空中加油任务启动后,快速完成加、受油机的会合,对后续加油操作的快速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只进行过人工空中加油,加油机、受油机的会合是在飞行员的干预下人工完成的。但是,随着无人机的蓬勃发展,自主空中加油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自主会合的实现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自主会和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自主会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为所述加油机与所述受油机指定会合点,并规划预设航线,其中,所述会合点包括第一会合点和第二会合点;获取所述加油机和/或所述受油机沿所述预设航线飞行的预设时间;若所述加油机先到达所述第一会合点,则获取所述受油机到达所述第二会合点的第一预计到达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预计到达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时间选择性地调整所述加油机的飞行路线;若所述受油机先到达所述第二会合点,则获取所述加油机到达所述第一会合点的第二预计到达时间,根据所述第二预计到达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时间选择性地调整所述受油机的飞行路线。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航线为跑道形航线,所述跑道形航线由两条线段和两条圆弧组成,所述预设航线包括第一预设航线、第二预设航线、第三预设航线以及第四预设航线。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圆弧的半径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圆弧半径,V为飞机的飞行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γ为飞机转弯时的滚转角。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加油机和/或所述受油机沿第一预设航线飞行所需的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间;所述加油机和/或所述受油机沿第二预设航线飞行所需的时间为第二预设时间;所述加油机和/或所述受油机沿第三预设航线飞行所需的时间为第三预设时间;所述加油机和/或所述受油机沿第四预设航线飞行所需的时间为第四预设时间;所述加油机与所述受油机会合时间的误差上限为第五预设时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第五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并且,第五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时间小于等于第四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若所述加油机先到达所述第一会合点,则获取所述受油机到达所述第二会合点的第一预计到达时间,根据所述第一预计到达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时间选择性地调整所述加油机的飞行路线,包括:如果所述第一预计到达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所述加油机沿所述第二预设航线飞行;如果所述第一预计到达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并且小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所述加油机沿所述第三预设航线飞行;如果所述第一预计到达时间大于等于第五预设时间并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则所述受油机达到所述第二会合点后沿第一预设航线飞行等待,所述加油机沿第三预设航线飞行;如果所述第一预计到达时间小于第五预设时间,则认为所述加油机与所述受油机会合任务完成,即所述加油机到达所述第一会合点,同时,所述受油机到达第二会合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3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