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2961.8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4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飞;禹璐;朱贺玲;常康乐;陶京富;张树柏;桑建;孙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模组 光学设备 显示装置 背光源 光学膜 衍射 点光源 分束 减薄 射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衍射光学膜,所述衍射光学膜用于将所述背光源中的每个点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定向分束,形成至少两个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能够减薄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的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中具有用于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和侧入式,其中,具有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色域更广,呈现的图像效果更自然。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购买的选择,发现显示装置越薄呈现的美观度越高,也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了避免显示过程中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Hotspot现象),需要保证混光区足够的高度,即需要保证光源与扩散片之间的间隔距离,造成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较厚的问题,不利于显示装置超薄化的发展潮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以解决在背光模组中混光区域高度较高,造成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较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源;
衍射光学膜,所述衍射光学膜用于将所述背光源中的每个点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定向分束,形成至少两个像。
进一步地,所述衍射光学膜包括为一维衍射光学元件、二维衍射光学元件、三维衍射光学元件、超材料表面或二元光学元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设置于所述衍射光学膜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为蓝色光源。
进一步地,还包括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设置于所述衍射光学膜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层棱镜片,所述至少一层棱镜片设置于所述量子点膜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或者微型二极管Micro LED。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设备包括扩束镜和聚焦镜,所述扩束镜设置于所述衍射光学膜与所述背光源之间,所述聚焦镜设置于所述衍射光学膜背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衍射光学膜将背光源中的每个点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定向分束,形成至少两个像,从而增强背光源中各点光源射出光线的混合程度,降低混光区的高度,达到减薄背光模组的厚度的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减薄显示装置和光学设备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衍射光学膜定向分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一种无衍射光学膜的背光模组内的光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2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