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储能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8455.1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6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闵凡奇;黄嘉烨;张熠霄;许叶;王亮;罗英;吕桃林;罗伟林;晏莉琴;解晶莹;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38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网 式光储充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网式光储充系统及储能控制方法,市电模块分别与储能模块、光伏发电模块、用户侧模块相连,市电模块用于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光伏发电模块与市电模块用于光伏并网;储能模块包含多个梯次电池储能机构和多个新电池储能机构;用户侧模块包括充电桩机构、照明机构。本发明从并网式光储充系统入手,充分考虑并网式光储充系统中光伏发电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性能发挥,根据用户侧用电量的多少,合理调整光伏发电模块的发电功率以及输电方向,充分利用储能模块的削峰填谷的功效,尽最大可能发挥储能模块的发电功率;控制策略简单有效,具有很高的工程化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储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储能控制方法和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并网式光储充及其混杂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智慧能源、储能等行业或领域的重视,这些行业在近几年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以动力电池为例,目前较早一批车用动力电池面临退役后梯次利用还是回收利用的问题,在梯次利用方面,储能产品是一个热点之一。
在智慧能源中的微电网中,光储充是一个梯次电池利用的热点领域。光储充通过在用户侧,既可以直接与大电网联网运行,又可以与大电网断开独立运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因此光储充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及混杂有梯次电池和新电池的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及光储充系统及混杂储能系统间的协调控制,是光储充系统能够长期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微电网系统刚刚起步不久,在离网和并网之间的平滑切换是一大技术难题。另外,离网时混杂储能电池系统间的控制策略又是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储能控制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储能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步骤:分别采集市电电网的运行功率、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放电功率、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充电功率;
控制步骤:根据运行功率与设定阈值的大小关系,决定市电电网对充电桩供电或者光伏发电对充电桩充电;或者,根据运行功率与设定阈值的大小关系,光伏发电和并网式光储充系统同时对充电桩充电。
优选地,所述控制步骤包括:
当运行功率小于设定阈值时,市电电网小功率运行,市电电网优先对充电桩充电,同时在满足削峰填谷的基础上降低放电功率,增加充电功率,光伏发电优先对并网式光储充系统供电;
当运行功率超过设定阈值时,市电电网大功率运行,光伏发电给充电桩充电,同时在满足削峰填谷的基础上增加放电功率,降低充电功率,光伏系统同时给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供电;
当运行功率满负荷运行时,光伏发电满负荷给充电桩充电,同时在满足削峰填谷的基础上增加放电功率,降低充电功率,光伏发电不对并网式光储充系统供电;
优选地,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
当并网式光储充系统达到调节极限时,光伏发电和并网式光储充系统满负荷给充电桩供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储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步骤:分别采集市电电网的运行功率、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放电功率、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发热量;
充电控制步骤:将光伏发电均分给未处于放电状态的并网式光储充系统充电;
放电控制步骤:根据并网式光储充系统的放电功率、发热量的变化差异,对并网式光储充系统中的电池进行顺序放电。
优选地,所述顺序放电为先以低功率发热量大的电池放电,后以低功率发热量大的电池放电,再以高功率发热量小的电池放电,最后以高功率发热量小的电池放电;
所述充电控制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8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