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407099.1 申请日: 2018-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9287678A 公开(公告)日: 2019-02-01
发明(设计)人: 王变芝 申请(专利权)人: 王变芝
主分类号: A01N65/32 分类号: A01N65/32;A01P1/00;A01P3/00
代理公司: 郑州多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1 代理人: 武顺营
地址: 450000 河南省***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花生叶斑病 马齿苋 山茱萸 五味子 鱼腥草 植物源杀菌剂 栀子 金银花 蒲公英 侧柏叶 车前子 蛇床子 植物源 黄连 艾叶 制备 防治 病原菌 无农药残留 节能环保 杀菌处理 杀菌效果 重量份 灭杀 花生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蒲公英、鱼腥草、侧柏叶、山茱萸、马齿苋、五味子、艾叶、金银花、栀子、黄连、车前子及蛇床子,各组分重量份为:蒲公英10‑15份、鱼腥草10‑15份、侧柏叶8‑12份、山茱萸6‑10份、马齿苋12‑18份、五味子6‑10份、艾叶4‑10份、金银花10‑15份、栀子8‑15份、黄连2‑6份、车前子3‑8份及蛇床子5‑10份。本发明是采用具有杀菌效果的植物源原材料,对花生进行杀菌处理,节能环保,能够到达灭杀花生叶斑病的病原菌,起到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目的,同时,采用植物源原材料,药效持久,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无农药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生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油作物,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其含油量高达 50-54%,是大豆的 2 倍多,比油菜籽高 20%以上。除大豆外,没有一种作物的蛋白质能比得上花生,其蛋白质含量在 30%以上,相当于小麦的 2 倍、玉米的 2.5 倍、大米的 3 倍。花生中的蛋白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在 90%左右。

花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有促进人的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作用。

花生叶斑病是影响花生产量的原因之一,花生叶斑病种类较多,主要有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三种病害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减产30%以上。叶斑病发生于花生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黑斑病和褐斑病是山东花生产区的常发性病害。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反面生轮状排列小黑点(分生孢子座);褐斑病,病斑圆形,比黑斑病病斑稍大,淡褐色至暗褐色,边缘有明显的黄色晕圈,病斑常连接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正面生灰褐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网斑病是自80年代初以来逐渐发展呈上升趋势的一种新病,可导致花生中后期大量落叶。叶片上有两种症状类型:一种为污斑型,圆形深褐色污斑,周围有明显的褪绿圈;另一种为网斑型,边缘不清晰,呈网状大型不规则黑褐色病斑。两种病斑上均生有不明显的褐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三种病菌均可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水等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对于花生叶斑病的防治,主要是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70%代森锰锌800倍液,多菌灵、百菌清或代森锰锌均属于化学杀菌剂,化学药剂容易造成农药残留,长期喷施也容易造成病原菌产生抗性。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采用具有杀菌效果的植物源原材料,对花生进行杀菌处理,节能环保,能够到达灭杀花生叶斑病的病原菌,起到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目的,同时,采用植物源原材料,药效持久,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无农药残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能够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其中:包括蒲公英、鱼腥草、侧柏叶、山茱萸、马齿苋、五味子、艾叶、金银花、栀子、黄连、车前子及蛇床子,各组分重量份为:蒲公英10-15份、鱼腥草10-15份、侧柏叶8-12份、山茱萸6-10份、马齿苋12-18份、五味子6-10份、艾叶4-10份、金银花10-15份、栀子8-15份、黄连2-6份、车前子3-8份及蛇床子5-10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各组分重量份为蒲公英12份、鱼腥草12份、侧柏叶10份、山茱萸8份、马齿苋15份、五味子8份、艾叶6份、金银花12份、栀子10份、黄连4份、车前子5份及蛇床子8份。

一种能够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变芝,未经王变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7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