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远红外导电发热丝线的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6865.2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5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东;张强;曹晓燕;赵正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同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陈文爽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丝线 打磨 生产装置 石墨烯 远红外 导电 内壁 操作台 滑动连接 绕线辊 滑槽 滑块 筒套 拔丝 丝线 挤压定位 上下两端 丝线损伤 限位转动 左右摆动 上端 防脱环 挤压套 限位槽 限位块 拉扯 转动 | ||
本发明公开了石墨烯远红外导电发热丝线的生产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端设置有两个筒套,所述筒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圆筒,所述圆筒上设置有防脱环,所述圆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打磨套,所述打磨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圆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滑槽的内侧。该石墨烯远红外导电发热丝线的生产装置,通过打磨套的转动,能够对刚拔丝出来的发热丝线进行表面的打磨,以便后期的使用,通过绕线辊的左右摆动,可以减少对丝线的拉扯,降低丝线损伤的情况发生,通过挤压套挤压定位的方式,以及限位块滑动连接限位槽的限位转动方式,方便绕线辊的安装,便于取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发热丝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石墨烯远红外导电发热丝线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发热线是用途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发热材料,由于纯镍具有高效的发热系数,通常发热丝使用纯镍制成,当纯镍的长度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时,纯镍的电阻值为6.84欧姆,由于电阻值过大,在使得发热线发热时,为了使发热线到达额定电流需要较大的电压驱动,若使用铜、金等低电阻金属作为发热材料时,由于铜、金等金属的发热系数低,因此其很难发出热量,所以一般将纯镍与石墨烯混合制成石墨烯发热丝。
在石墨烯发热丝制备时,需要将石墨烯与纯镍熔融混合,然后倒入模具冷却,最后通过拔丝机拔出:1、拔丝机在拔出后,丝线表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毛边,如果不进行处理,影响后期的使用;
2、传统的收卷方式是将丝线进行往复摆动,缠绕在绕线辊上,这样在拉扯过程中,容易对丝线造成磨损;
3、现有的绕线辊在安装时,多数采用螺栓连接,完成一个辊的缠绕后,更换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石墨烯远红外导电发热丝线的生产装置,以解决毛边处理的问题、丝线拉扯损伤的问题以及绕线辊更换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石墨烯远红外导电发热丝线的生产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端设置有两个筒套,所述筒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圆筒,所述圆筒上设置有防脱环,所述圆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打磨套,所述打磨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圆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滑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圆筒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联动齿轮,所述操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端口位置轴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联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连通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内侧滑动套接有定位销,定位销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圆筒的外侧,所述滑块的内部设有定位槽,定位销的另一端滑动套接定位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伸缩筒,伸缩筒的内侧滑动套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板框。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轴上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上端穿过操作台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板框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齿牙,半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齿牙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板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支撑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转轴上通过联动器固定连接有圆杆,圆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台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圆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绕线辊,绕线辊的一侧紧贴支撑台的内侧,绕线辊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圆杆的内部两端均设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连接限位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圆杆的另一端滑动套接有挤压套,挤压套的端口位置紧贴绕线辊的表面,挤压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支撑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安装板与安装块通过螺纹旋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同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同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6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