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工作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6743.3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5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J.兰克;B.弗里德里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57/02 | 分类号: | B23D5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李强 |
地址: | 德国魏***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工作 器械 | ||
一种手持式工作器械具有内燃机和通风装置叶轮。内燃机具有气缸和曲轴箱。通风装置叶轮布置在通风装置叶轮壳体中。通风装置叶轮壳体具有背壁以及周缘限制部。周缘限制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它们限制用于待输送到气缸的冷却空气的离开开口。离开开口沿转动方向从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一端部。在通风装置叶轮壳体中设置有附加的贯通开口,经由其冷却空气从通风装置叶轮壳体流动到曲轴箱的外侧。当沿转动方向从第一端部出发测量的在第一端部与贯通开口之间的角度间距小于沿转动方向从贯通开口出发测量的在贯通开口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角度间距,其中,角度间距分别作为围绕转动轴线的周缘角度测量时,得出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内燃机的手持式工作器械(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背景技术
由文件EP 2 607 642 A1已知一种带有内燃机和用于为内燃机输送冷却空气的通风装置叶轮(Lüfterrad,有时也称为风扇叶轮)的手持式工作器械。该通风装置叶轮布置在通风装置叶轮壳体中。内燃机具有用于供应燃料的喷射阀(Einspritzventil)。喷射阀布置在冷却区域中,由通风装置叶轮输送的冷却空气经由在通风装置叶轮壳体的背壁(Rückwand)中的连接开口流动到该冷却区域中。
通风装置叶轮壳体通常近似螺旋形地构造,其中,通风装置叶轮壳体的周缘壁相对于通风装置叶轮的转动轴线的间距沿通风装置叶轮的转动方向增大。在通风装置螺线管(Lüfterspirale)的端部处通常设置有离开开口,冷却空气通过该离开开口从通风装置叶轮流动到内燃机的气缸。为了冷却内燃机的消声器已知,将先前冷却气缸的冷却空气紧接着导引到消声器。这样的冷却空气引导例如由文件DE 38 11 181 C2得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创造一种手持式工作器械,该工作器械具有有利的构造并且确保良好的冷却。
该任务通过一种带有内燃机并且带有用于为内燃机输送冷却空气的通风装置叶轮的手持式工作器械来解决,其中,内燃机具有气缸和曲轴箱,其中,通风装置叶轮布置在通风装置叶轮壳体中并且由内燃机沿转动方向旋转地驱动,其中,通风装置叶轮壳体具有面向内燃机的曲轴箱的背壁以及周缘限制部(Umfangsbegrenzung),其中,周缘限制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限制用于待输送到气缸的冷却空气的离开开口,其中,离开开口沿转动方向从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一端部,其中,在通风装置叶轮壳体中设置有附加的贯通开口,冷却空气经由该贯通开口从通风装置叶轮壳体中流动到曲轴箱的外侧,其中,沿转动方向从第一端部出发测量的在第一端部与贯通开口之间的角度间距小于沿转动方向从贯通开口出发测量的在贯通开口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角度间距,其中,该角度间距分别作为围绕转动轴线的周缘角度测量。
设置成,在通风装置叶轮壳体的面向曲轴箱的背壁处布置有贯通开口。通风装置叶轮壳体的周缘壁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这两个端部限制针对用于气缸的冷却空气的离开开口。在此,离开开口沿通风装置叶轮的转动方向从第二端部延伸到第一端部。贯通开口如此布置,以至于沿转动方向从第一端部出发测量的在第一端部与贯通开口之间的角度间距小于沿转动方向从贯通开口出发测量的在贯通开口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角度间距。在此,该角度间距分别作为围绕转动轴线的周缘角度测量。该角度间距分别作为在周缘限制部的一侧与贯通开口的一侧之间的间距测量。因此,该间距不相对于贯通开口的中间测量。在此,贯通开口是与离开开口分开地构造的开口并因此为除了离开开口以外存在的开口。冷却空气流通过贯通开口流动到曲轴箱的外侧,并且单独的冷却空气流从离开开口中流动到内燃机的气缸。换言之,通过贯通开口流动到曲轴箱的外侧的冷却空气没有通过气缸的废热预加热,因为该冷却空气先前没有流动经由气缸。这改善内燃机的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未经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6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锯切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锯条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