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弹性接触圈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6053.8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6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如民;裔永动;宋德柱;邹作涛;匡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2 | 分类号: | H01R12/52;H01R4/48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接触圈 网格状片 金属合金丝 信号传输 机械性能 编织 电性能一致性 空心圆柱体状 几何体结构 抗疲劳能力 六边形 材料总量 导流能力 工作稳定 基础材料 容差问题 轴向方向 波浪形 接触件 上端面 下端面 形成面 卷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弹性接触圈,本发明采用金属合金丝为基础材料,通过金属合金丝有序编织成网格状片材,再将网格状片材卷曲成空心圆柱体状,由于本发明有序编织而成的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或波浪形网格状片材,便于对构成弹性接触圈的几何体结构及材料总量严格控制,从而使得同一规格的弹性接触圈的机械性能及电性能一致性好,工作稳定可靠。与现有技术构成的接触件相比,本发明还具有上端面及下端面接触面积大,弹力分布均匀,使得弹性接触圈与PCB板形成面接触,解决了PCB板与PCB板连接时的径向及轴向方向上的容差问题;本发明还具有密度高,导流能力强及抗疲劳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性连接器技术领域,用于PCB板与PCB板之间信号传输及连接,尤其是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弹性接触圈。
背景技术
在民用通讯天线领域,在PCB板上通常设有多个信号连接区域,为了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要求PCB板与PCB板的连接能容纳轴向及径向方向上的容差。现有板对板连接通常采用射频同轴连接器进行连接。存在的问题是,上述结构均为轴向刚性接触,无法满足PCB板与PCB板连接时对径向方向容差的需求,降低了PCB板的连接效率、制约了PCB板的应用效果。
随着4G和5G时代的到来,BBU和RRH分离,massive mimo技术的引入,基站端需装备大规模的天线阵列,PCB板与PCB板之间的连接点越来越多,现有技术的接触形式在整机可靠性及成本上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有一些新的弹性接触件出现,例如,一种是弹性接触插针,俗称POGOPIN;一种是乱丝插针,俗称毛纽扣,由金属丝任意缠绕而成。CN201610448037.X公开了一种弹性接触件及使用弹性接触件的电连接器。CN201621481659.4公开了一种POGO PIN连接器。CN2015104643955公开了一种毛纽扣板件电连接器。上述结构只是解决了PCB板与PCB板轴向弹性连接的容差问题,并未解决PCB板与PCB板径向连接的容差问题即外壳接地的容差问题。此外,由金属丝任意缠绕而成的弹性接触件由于弹性接触件内部的排列无序,导致弹性接触件机械性能及电性能不易控制,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差、稳定性差及可靠性底。
为此,有人提出了弹性屏蔽环的结构,以解决PCB板与PCB板连接时的轴向及径向方向上的容差问题,而弹性屏蔽环结构的重点在于弹性接触圈,为此,制作出一致性好、稳定可靠性高的弹性接触圈,是决定弹性屏蔽环能否可靠工作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弹性接触圈,本发明为有序编织而成,便于对构成弹性接触圈的几何体结构及材料总量的控制,使得弹性接触圈的机械性能及电性能一致性好,工作稳定可靠,本发明还具有弹力分布均匀、密度高、导流能力强及抗疲劳能力强的优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弹性接触圈,特点在于,所述弹性接触圈为网格状片材经多圈卷曲而成具有内表面、外表面、上端面及下端面的空心的圆柱体,其中,所述网格状片材由金属合金丝有序编织而成;所述网格状片材的网格单元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或波浪形,所述空心圆柱体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设有豁口且设置于内表面外表面之间,所述空心圆柱体实体上的任意两点构成导体。
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弹性接触圈,特点在于,所述弹性接触圈为网格状片材经多圈卷曲而成具有内表面、外表面、上端面及下端面的空心的圆柱体,其中,所述网格状片材由金属合金丝有序编织而成;所述网格状片材的网格单元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或波浪形,所述空心圆柱体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上设有豁口且设置于内表面外表面之间,所述的网格状片材上任意两点构成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60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扩展型直流接线端子排
- 下一篇: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