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残差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5815.2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5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郭晨;简涛;孙顺;徐从安;王海鹏;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6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1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残差多 尺度 卷积 神经网络 雷达 目标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残差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深度一维残差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初始化;
步骤2,前向传播,计算迭代过程中损失函数L;
损失函数的计算方法具体为:
其中,LLMCL为LargeMargin Cosine Loss,Lcenter为角度中心损失函数,m是一个min-batch中训练数据的个数,xi表示第i个样本数据的在输出层之前的全连接层的输出特征,yi是第i个样本数据的真实标签,代表第i个样本数据所属类别;Wj∈Rd是全连接层的权值矩阵W∈Rd×n的第j列,代表为第j类目标对应的权值向量;代表Wj和xi之间的余弦值,s,α分别控制LLMCL和Lcenter中归一化后的特征的幅度,a为常数,决定类别之间的余弦边界;是第i个样本数据的标签yi所对应的类的特征中心,λ是中心损失项的权重;表示样本i的特征xi与其对应的特征中心的夹角的余弦值;
步骤3,后向传播,采用链式法则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更新;
步骤4,重复步骤2、3直到损失函数收敛,得到可用于雷达目标识别的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神经网络模型由残差多尺度卷积层、多尺度下采样层、卷积层、下采样层和全连接层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58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