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豆蛋白肽-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4501.0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远;张舒;富天昕;冯玉超;李雪;盛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4;A23L33/18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豆 蛋白 锌螯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豆蛋白肽‑锌螯合物的制作方法,以绿豆蛋白为原料,经碱性蛋白酶水解后获得绿豆多肽水解液,绿豆多肽水解液中的多肽冷冻干燥后,与锌螯合反应得到绿豆蛋白肽‑锌螯合物。本发明以绿豆蛋白肽与锌离子螯合,利用绿豆蛋白小肽易于肠道吸收的特点,能够促进小肠对锌的吸收并在体内蓄积,提高锌的吸收利用率,同时可以避免锌离子在碱性的肠道环境产生沉淀而损失,本发明的绿豆蛋白肽锌螯合物在胃肠消化后的锌离子溶解率和透析率均高于七水硫酸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涉及一种绿豆蛋白肽-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豆为药食两用的豆科植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矿物质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33.1%,比禾谷类籽粒高2-3倍,绿豆富含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的完全蛋白质,按照WHO/FAO评分,绿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化学评分都高于推荐值,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绿豆多肽是绿豆蛋白的酶解产物,以3-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为主,还含有少量大分子肽、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其氨基酸的组成主要有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绿豆多肽作为功能性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比绿豆蛋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因为绿豆多肽在较低pH的条件下,依然能保持较高溶解性,且随浓度升高,黏度变化也不大;此外,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病人或为减轻肠胃负担时,可作为蛋白质的营养源,绿豆多肽的低抗原性使食用后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可用于肠内营养辅助疗法或手术后恢复病人的食品。
锌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1)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及核酸的代谢;(2)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3)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4)促进皮肤和骨骼的正常功能;(5)促进智率发育;(6)改善正常的味觉灵敏性;锌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缺锌会使婴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率发育不良、免疫功能下降,人体对饮食中锌的吸收率较低,主要原因是锌与植酸在小肠中可形成不溶的复合物,由于人类肠道缺少相应的植酸酶,这种不溶的锌-植酸复合物不能被人类吸收和利用,大大降低了锌的生物利用率;锌螯合物的结构特点是通过配位共价化学键的作用,形成的化学性质稳定的复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肽的N-端氨基、C-端羧基、氨基酸侧链以及肽链中的羰基和亚氨基等基团均可以作为配体,为金属锌离子提供电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这些复合物中,锌离子大多位于环的中心,不易被解离出来,化学性质更为稳定;肽锌螯合物的吸收运转是按肽的吸收运转机制进行的,而不是通过金属的运转系统进行吸收利用的,螯合物根据小肽的吸收转运机制和特点,以整体的形式透过肠道粘膜层进入血液,避免了金属离子在肠道吸收时的竞争拮抗,不仅吸收快、耗能低,而且可以减少许多生化过程,从而提高了微量元素锌的生物利用率,因此,以绿豆蛋白为原料,使绿豆蛋白肽与锌离子螯合,借助小肽吸收理论,对提高多肽和锌离子的吸收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豆蛋白肽-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克服现有锌补制剂吸收率低的缺点,促进人体对锌的吸收。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绿豆蛋白肽-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是以绿豆蛋白为原料,经碱性蛋白酶水解后获得绿豆蛋白肽水解液,绿豆蛋白肽水解液中的多肽冷冻干燥后,与锌螯合反应得到绿豆蛋白肽-锌螯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绿豆蛋白肽水解液进行超滤分级,筛选出3-5ku肽段进行后续螯合反应。
进一步的,螯合反应的条件为多肽与锌质量比3:1-7:1、pH为4-8、温度30-70℃、反应时间40-120min。
进一步的,螯合反应的条件为肽与锌质量比6.08:1、pH为6.31、温度50.32℃、反应时间80.99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未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4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本黄姑鱼鱼鳞免疫调节肽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白鲢鱼蛋白肽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