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筒成型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3078.2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2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麦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市源创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4 | 分类号: | B21D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梁嘉琦 |
地址: | 5297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从动轮 主动轮 加工轮 成型机 横截 机片 种机 成型工序 高效安全 紧密连接 一端连接 筒形状 成机 机筒 压制 加工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筒成型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用于将机片压制成机筒形状的加工轮,所述加工轮与主动轮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下部紧密连接且与加工轮之间开有供机片放置的加工缝隙,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的横截长度之和不大于从动轮的横截长度。相比于传统技术,本发明通过主动轮、加工轮和从动轮的配合工作,可以稳定高效安全地进行机筒成型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筒领域,尤其是一种机筒成型机。
背景技术
机件这样的初成品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机筒,因此需要用到机筒成型机。目前的机筒成型机一般都是用单独的轮轴来实现转动加工机件,其在加工时的稳定性不好,机件容易产生移位错出,因此整体加工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筒成型机,通过主动轮、加工轮和从动轮的配合工作,可以稳定高效安全地进行机筒成型工序。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筒成型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用于将机片压制成机筒形状的加工轮,所述加工轮与主动轮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下部紧密连接且与加工轮之间开有供机片放置的加工缝隙,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的横截长度之和不大于从动轮的横截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更换主动轮与从动轮的替换装置,所述替换装置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到主动轮和从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替换装置的侧边上开有凹口,所述凹口内可拆卸地嵌有联结块,所述联结块分别与主动轮及从动轮卡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放置主体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于从动轮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的直径不小于主动轮的直径。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主动轮的转动,带动其下方的从动轮进行转动以及与其一端连接的加工轮进行转动,此时只需将机片放置在从动轮与加工轮之间的加工缝隙内,在一个转动周期过后,其就会被压卷为机筒形状;可见,加工缝隙保证了加工时的机片是稳定处于两轮之间的,具有限位作用,防止其移位错出,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还设置了动轮与从动轮的横截长度之和不大于从动轮的横截长度,可防止加工轮的一部分可能凸出到从动轮上方之外的情况,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机片的固定及成型,应当避免。因此,本发明通过主动轮、加工轮和从动轮的配合工作,可以稳定高效安全地进行机筒成型工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筒成型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主动轮100、从动轮110以及用于将机片压制成机筒形状的加工轮120,所述加工轮120与主动轮100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轮110与主动轮100的下部紧密连接且与加工轮120之间开有供机片放置的加工缝隙,所述主动轮100与从动轮110的横截长度之和不大于从动轮110的横截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主动轮100的转动,带动其下方的从动轮110进行转动以及与其一端连接的加工轮120进行转动,此时只需将机片放置在从动轮110与加工轮120之间的加工缝隙内,在一个转动周期过后,其就会被压卷为机筒形状;可见,加工缝隙保证了加工时的机片是稳定处于两轮之间的,具有限位作用,防止其移位错出,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还设置了动轮与从动轮110的横截长度之和不大于从动轮110的横截长度,可防止加工轮120的一部分可能凸出到从动轮110上方之外的情况,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机片的固定及成型,应当避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市源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鹤山市源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30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