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实现对水体中超低浓度甲醛检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2627.4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0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田;周启星;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天津耀达律师事务所 12223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敏 活性 生物膜 实现 水体 中超低 浓度 甲醛 检测 方法 | ||
一种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实现对水体中超低浓度甲醛检测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目的是利用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检测水体中甲醛,首先通过电化学反应器对电活性生物膜进行培养,电化学反应器由上直径8cm、下直径7cm、高12c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组成,采用0.1~0.5g/L的乙酸钠作为碳源进行不同灵敏度电活性生物膜的培养,培养好的电活性生物膜分别对浓度为0.0001%的甲醛进行检测,通过响应程度大小反映水体中甲醛浓度高低,决定是否可以检测出痕量浓度的甲醛。本发明的优点是:培养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并可以实现对痕量级别的甲醛浓度进行线性响应,为电活性生物膜传感器在痕量污染物领域提供了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电活性生物膜检测水体超低浓度甲醛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污染物的出现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严重危害。水体中一些痕量污染物由于其潜在危害性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这些痕量污染物是很难被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去除或者检测。甲醛作为家装中常见的污染物,是极易溶于水体的,水体中的甲醛具有很高的细胞毒性,能够与氨基酸和DNA分子反应产生羟甲基氨基酸衍生物并发生交联反应,含有甲醛的水体一旦与人体接触,也会产生很严重的中毒反应,水体中浓度较高的甲醛可以被去除或者快速检测出来,但是对于痕量浓度的甲醛的检测则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虽然物理、化学传感器可以通过材料修饰等提高灵敏度并响应痕量污染物,但是这些传感器造价和维护费太高,并不利于其批量生产,而生物传感器则存在较低灵敏度和培养周期长的问题。所以,面对痕量污染物,找到一种超灵敏的敏感元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灵敏度低、检出限高难以满足响应水体痕量浓度甲醛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优化的电活性生物膜实现对水体中超低浓度(痕量浓度)甲醛检测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实现对水体中超低浓度甲醛检测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的培养
电化学反应器由上直径8cm、下直径7cm、高12cm的聚四氟乙烯圆柱组成,向电化学反应器中加入溶液为生活污水或长期驯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出水与磷酸缓冲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乙酸钠0.1~0.5g/L作为碳源,采用计时电流法进行不同灵敏度的电活性生物膜培养,运行3-5天以形成不同厚度、形貌的电活性生物膜。
2)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对甲醛的响应
向上述已经形成稳定的电活性生物膜的电化学反应器中加入浓度为0.0001%~0.005%的甲醛溶液,通过计算时间-电流曲线的斜率变化,确定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对不同甲醛浓度的响应能力,从而反映水体中甲醛浓度高低,并绘制标准曲线;
3)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对待测水体中甲醛浓度的测量与计算
利用不同浓度碳源形成的超灵敏电活性生物膜分别检测待测水体的甲醛浓度,通过电流的变化系数(电流随时间变化斜率),结合第二步的标准曲线,利用公式反推待测水体中的甲醛浓度。
其中,步骤1)所述生活污水或长期训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出水与磷酸缓冲溶液的混合体积比例为3~1:1。
步骤2)所述通过计算时间-电流曲线的斜率变化,确定不同电活性生物膜对不同甲醛浓度的响应能力是指,通过电流随时间变化斜率大小来反映电活性生物膜对甲醛的灵敏度,标准是斜率越大,形成的电活性生物膜对甲醛响应越灵敏。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优化电活性生物膜实现了对水体中痕量浓度的甲醛的快速检测,克服了传统检测技术灵敏度低、检出限高、成本高的缺点,为以后传感器在痕量污染物领域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2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