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雨尾气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1745.3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4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尚信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雨 尾气 排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雨尾气排放装置,阻水管直管连接阻水管上弯管和阻水管下弯管;阻水管上弯管在水平高度设置上高于阻水管下弯管,排气管为硬质自阻水管下弯管导后出向上排布延伸;风机设置于阻水管上弯管的最高水平点处,排气管远离阻水管下弯管的顶端设有排气管缩口,排气管缩口上方连接防雨漏斗,防雨漏斗上与排气管缩口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下水孔;本发明提供的防雨尾气排放装置,无防雨帽的设计使得,尾气不会被长期压向屋顶的表面而造成的不利影响;排气管缩口能将尾气排向更高处的大气;防雨漏斗能避免绝大部分雨水进入排气管缩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排放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雨尾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尾气处理一般是通过屋顶的排气管排入大气当中。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即使通过了处理,满足了规定排放要求的尾气,仍然含有少量的危害气体或颗粒。
传统的屋顶式排气管做防雨处理的时候,在出风口的位置增加一个防雨帽。这样原本应该排向高空大气的尾气反而被长期压向屋顶的表面,对屋顶的环境和屋顶的材料或者结构都会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防雨尾气排放装置,该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雨尾气排放装置,包括上气管、阻水管、风机、排气管。
所述上气管上行到屋顶后,连接阻水管,所述阻水管为硬质且包括阻水管上弯管、阻水管下弯管、阻水管直管,所述阻水管直管连接阻水管上弯管和阻水管下弯管;所述阻水管上弯管在水平高度设置上高于阻水管下弯管,所述排气管为硬质自阻水管下弯管导后出向上排布延伸;所述风机设置于阻水管上弯管的最高水平点处。
所述排气管远离阻水管下弯管的顶端设有排气管缩口,所述排气管缩口上方连接防雨漏斗,所述防雨漏斗上与排气管缩口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下水孔。
所述排气管缩口上的排气管缩口细管伸入防雨漏斗上的防雨漏斗管,所述排气管缩口细管的直径为防雨漏斗管直径的0.5-0.8倍,使得自排气管缩口细管射出的高速尾气不会被防雨漏斗管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防雨漏斗管长度为10-20cm。长形防雨漏斗管的设计,雨水多会撞上防雨漏斗管的内壁而顺壁流下,而不进入排气管缩口细管。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缩口顶端设有第一单向阀。在排放尾气状态下,第一单向阀会被冲开。由于排气管缩口细管内的尾气速度非常的快,即使是下雨状态下,也只会有极少量的水进入排气管缩口细管。而在无排尾气的情况下,第一单向阀是关闭状态,雨水无法进入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阻水管下弯管与阻水管直管连接段设有第二单向阀,防止水自阻水管下弯管和阻水管直管溢入阻水管上弯管。
优选的,所述防雨漏斗水平高度不超过阻水管上弯管,这样即使是大量的水漫入阻水管也不会进入上气管和风机。
本发明提供的防雨尾气排放装置,无防雨帽的设计使得,尾气不会被长期压向屋顶的表面而造成的不利影响;排气管缩口能将尾气排向更高处的大气;防雨漏斗能避免绝大部分雨水进入排气管缩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雨尾气排放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阻水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排气管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气管、2-阻水管、21-阻水管上弯管、22-阻水管下弯管、23-阻水管直管、3-风机、4-排气管、41-排气管缩口、411-第一单向阀、412-排气管缩口细管、42-防雨漏斗、421-下水孔、422-防雨漏斗管、5-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尚信净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尚信净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1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