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尾矿铬污染雨水径流收集修复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0491.3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6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龙;苟敏;刘志斌;李乃稳;李绍才;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苗艳荣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污染 雨水 径流 收集 修复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对尾矿铬污染雨水径流收集修复的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上层膜与下层膜,在上层膜与下层膜之间填充有基质;在所述上层膜上设置有孔径为1‑2mm的微孔I,在所述下层膜上设置有孔径为0.01‑0.05mm的微孔II;所述基质由吸水性的基质II和吸附铬的基质I按照一定的规则间隔设置而成;所述上层膜由折叠膜和非折叠膜按照相同的规则间隔设置而成;所述基质II的四周通过膜层包覆,其中,基质II的上层膜为所述折叠膜;侧面和底部的膜层为所述下层膜;侧面的膜层上开设有微孔III,微孔III的孔径为0.01‑0.05mm。本申请可以防止金属铬随雨水径流进行迁移扩散,减少其更大范围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尾矿铬污染雨水径流收集修复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新开矿山数量的陆续增加,尾矿的排放、堆积量也越来越大。目前,仅我国在国民经济中运转的矿物原料约50亿t。世界各国每年采出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煤、黏土等在100亿t以上,排出的废石及尾矿量约50亿t。以有色金属矿山累计堆存的尾矿为例,美国达到80亿t,前苏联为41亿m3。在我国,全国现有大大小小的尾矿库400多个,全部金属矿山堆有的尾矿则达到50亿t以上,而且以每年产出5亿t的尾矿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铁矿山年排出尾矿量约1.3亿t,有色矿山年排出尾矿量约1.4亿t,黄金矿山每年排出的尾矿量达2450万t。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矿产品需求大幅度增加,矿业开发规模随之加大,产生的选矿尾矿数量将不断增加;加之许多可利用的金属矿品位日益降低,为了满足矿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选矿规模越来越大,因此产生的选矿尾矿数量也将大量增加,而大量堆存的尾矿,给矿业、环境及经济等造成不少的难题。
尾矿中重金属流入耕地后,会破坏农作物生长、使农作物受污染;流入水系则又会使地面水体和地下水源受到污染,毒害水生生物;尾矿流入或排入溪河湖泊,不仅毒害水生生物,而且会造成其他灾害,有时甚至涉及相当长的河流沿线。目前,我国因尾矿造成的直接污染土地面积已达百万亩,间接污染土地面积1000余万亩。因此,有必要对尾矿造成的环境、土地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尾矿中铬污染雨水径流进行原位收集与修复的装置与方法。
一种对尾矿铬污染雨水径流收集修复的装置,包括上层膜与下层膜,在上层膜与下层膜之间填充有基质;在所述上层膜上设置有孔径为1-2mm的微孔I,在所述下层膜上设置有孔径为0.01-0.05mm的微孔II;
所述基质由吸水性的基质II和吸附铬的基质I按照一定的规则间隔设置而成;所述上层膜由折叠膜和非折叠膜按照相同的规则间隔设置而成;所述基质II的四周通过膜层包覆,其中,基质II的上层膜为所述折叠膜;侧面和底部的膜层为所述下层膜;侧面的膜层上开设有微孔III,微孔III的孔径为0.01-0.05m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对尾矿铬污染雨水径流收集修复的装置,所述吸附铬的基质I其原料按照质量份计算,包括:
颗粒直径为0.01-0.02mm的凹凸棒石5-10份;
颗粒直径为1-2mm的蛭石10-15份;
棕榈酸10-15份
颗粒直径为1-2mm的蔗糖渣10-15份
颗粒直径为0.2-0.5mm的苯酚钙5-10份
颗粒直径为0.1-0.2mm的铁粉5-8份
微生物菌渣30-40份;
所述微生物菌渣由解糖假苍白杆菌、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过滤后混合形成。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对尾矿铬污染雨水径流收集修复的装置,所述解糖假苍白杆菌与硫酸盐还原菌的比例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0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生物水质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温复合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