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供应链需求预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99639.6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0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陈知良;许景益;欧阳卫华;孙开伟;杨俏;邓欣;陈乔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10/04;G06Q10/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陈栋梁 |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物流 供应 需求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供应链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1、对供应链的历史需求数据进行包括异常值在内的预处理操作;
102、对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特征工程构建;特征工程构建主要包括:历史需求数据特征、时间特征;
103、采用层次聚类得到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征;
104、对含有目标之间的关系的数据,得到输入输出空间的目标敏感特征;
105、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根据供应链的历史需求数据进行预测;
所述步骤103采用层次聚类提取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征,具体包括:
1)对样本进行层次聚类,如果节点样本数小于阈值MaxLeaf=20,则停止过程,
否则继续,直至完成一棵层次二叉树;
2)对除叶子节点外的所有节点添加元分类器hθ(·);
3)使用梯度下降算法更新hθ(·)
θj:=θj+min(λj,α(yj(i)-hθ(xj(i))))xj(i)
其中yj(i)表示样本真实目标,xj(i)表示样本特征,初始梯度θj为0向量,更新步长α为0.01,λj表示对更新梯度的限制并且限制为0.1;
4)取得包括测试样本在内的所有样本所属的叶子节点编号,作为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征来扩展特征;
所述步骤104对每一个预测目标提取输入输出空间的目标敏感特征来处理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的关系,具体为:
1)使用分类回归树算法对预测目标j生成一个相似度矩阵Mij,其中下标i表示第i次迭代;
2)对1)进行迭代,MaxIter=500或者下降errori小于10则提前停止,MaxIter表示最大迭代次数,为目标j生成矩阵其中wi表示累加矩阵的权重,errori是目标均方损失误差。
3)将标签之间的相关性也考虑到迭代结果中,生成相似度矩阵其中wcjk是目标j与目标k之间的余弦相似度。
4)对CMj进行k-mediods聚类,得到关于目标j的k个聚类中心pk,然后通过公式
XTSF←[cos(D,p1),...,cos(D,pK)]
cos(D,p1)表示数据集中每一个样本和聚类中心pk的余弦相似度,XTSF←[cos(D,p1),...,cos(D,pK)]表示得到的相似度即为目标敏感特征,其中D为数据集,pk为得到的聚类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供应链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1对供应链需求历史销量数据预处理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011、将历史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统计历史数据中供应链需求历史数据的缺失值个数,并统计供应链各个商品的缺失比例,对于缺失比例低于70%的商品,使用该商家对应星期几的销量均值填充;若缺失比例超过70%,则保留距离目标预测日期最近2周的销量,其他全部删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供应链需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保留距离目标预测日期最近2周的销量有缺失时,则使用最近2周均值填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96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