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下重叠交叉并行隧道盾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9465.3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8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荣;刘东双;孟庆军;孙涛;安宏斌;李振勇;钟祖良;熊飞;李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10;E21D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 重叠 交叉 并行 隧道 盾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下重叠交叉并行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属于盾构施工领域,包括施工叠交隧道的下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和及时顶部二次注浆加固;在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内的叠交段进行预加固措施并形成永久型结构用于对上部区间隧道施工时进行稳定支撑;施工叠交隧道的上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且在上部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时对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临时支撑加固;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的叠交段进行全断面注浆加固。本发明可以对叠交隧道施工的上下区间隧道都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保证了叠交隧道施工的全面稳定,还降低了风险,减少对地面交通、建筑物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盾构施工技术领域,适用于地下工程建设,具体涉及一种上下重叠交叉并行隧道盾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时代,而地铁的建设将是我国21世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在城市地铁网的建设中必然存在区间隧道相互穿越的工程问题,即将区间隧道上下重叠或交叉设置,然而要确保此类区间隧道施工的安全是该类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针对地铁修建时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同时施工的情况,隧道叠交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都面临施工风险,若先施工上部隧道,下部隧道施工时引起上部隧道沉降对隧道安全极为不利且难以控制;若先施工下部隧道,上部隧道施工时对地面沉降有两次叠加的影响,并且由于上部隧道的开挖卸载,下部隧道存在偏压现象;在上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等的振动作用,对下部隧道的支护有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重叠交叉并行隧道盾构施工方法,以对叠交隧道施工的上下区间隧道都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下重叠交叉并行隧道盾构施工方法,
施工叠交隧道的下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和及时顶部二次注浆加固;
在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内的叠交段进行预加固措施并形成永久型结构用于对上部区间隧道施工时进行稳定支撑;
施工叠交隧道的上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且在上部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时对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临时支撑加固;
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的叠交段进行全断面注浆加固。
进一步,在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内的叠交段进行预加固措施的管片选型上使用高强管片及配套的高强螺栓。
进一步,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施工时采用钻注一体机在竖直面内进行±180°的旋转钻注浆。
进一步,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注浆加固的范围为管片腰部以上,角度为202.5°,孔深为管片外3.5m。
进一步,在所述下部区间隧道盾构掘进通过叠交段时,拼装增设预埋注浆孔型管片,一环16个注浆孔,每个孔之间为22.5°,并通过注浆孔向隧道外围地层注浆加固施工。
进一步,所述临时支撑加固的结构采用穿行式移动支撑台车和可拆卸式钢支架组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可以对叠交隧道施工的上下区间隧道都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保证了叠交隧道施工的全面稳定,还降低了风险,减少对地面交通、建筑物的干扰。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9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湖下浅埋段盾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盾构开挖仓探测的机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