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9075.6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2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功;刘亦飞;贾新建;李亮;刘兵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H05H1/46 | 分类号: | H05H1/46;H05H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发生装置 小型微波 放电腔 空间用 不锈钢衬 体积小 等离子体电子 电子束加工 工质气体 加速电极 空间环境 使用寿命 外侧设置 占用空间 气体源 上磁轭 微波源 下磁轭 引出孔 永磁体 上端 下端 焊接 制造 消耗 | ||
1.一种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天线、上磁轭、不锈钢衬、下磁轭、永磁体、引出孔法兰、绝缘垫片、加速电极和加速电源;
所述不锈钢衬设置在所述上磁轭和所述下磁轭之间,并与所述上磁轭和所述下磁轭共同围成放电腔,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不锈钢衬的外侧;
所述放电腔的上端通过所述微波天线与微波源连接,且通过进气孔与气体源连接,所述放电腔的下端与电子引出孔连接,且所述电子引出孔穿过依次连接的所述引出孔法兰、绝缘垫片和加速电极;
所述加速电源的负极连接至所述引出孔法兰,所述加速电源的正极连接至所述加速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上磁轭上,所述微波天线直接穿过所述上磁轭插入所述放电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引出孔首先穿过所述下磁轭,然后穿过依次连接的所述引出孔法兰、绝缘垫片和加速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片的两侧内嵌有钢制螺纹孔,用于装置与其它部分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磁轭、引出孔法兰及绝缘垫片使用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加速电极通过螺栓自下而上的固定在所述绝缘垫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片的周边加工成波浪形,所述加速电极的周边设置有散热片,且所述加速电极与所述散热片加工成一体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设置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不锈钢衬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的各结构的连接处均加工有密封槽,且所述密封槽内均装有橡胶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轭、下磁轭、加速电极均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所述不锈钢衬、引出孔法兰均采用钼钢制作而成。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间用小型微波ECR等离子体电子束发生装置产生电子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装置整体与真空腔安装在一起;
S2,将真空腔整体连同电子束发生装置抽真空至要求的气压条件下;
S3,打开气体源,工质气体通过进气孔进入放电腔内;
S4,打开微波源,微波通过微波天线进入放电腔,微波在电子回旋共振的作用下将工质气体电离产生等离子体;
S5,打开加速电源,将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从电子引出孔中引出并加速,产生电子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90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