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8508.6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2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伍旭东;王东;张金生;陈兴;檀生辉;卫祥;何滇;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16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房文亮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充电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直线导轨、滑块、导引板、充电组件以及受电装置,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直线导轨上,滑块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导引板连接,导引板的前端设有条形槽,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条形槽内,所述受电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导向柱以及充电电极,所述直线电机安装于汽车的顶部,且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导向柱连接,导向柱的两侧安装与充电组件配合的充电电极,本发明通过设置条形槽以及充电组件,省去了传统的充电线+充电头的充电结构,利用车自身的动力完成自适应联接,实现自动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大部分指的是电动汽车,作为电动汽车,充电是其避开不了的一个问题,现有的充电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充电线+充电头插入到电动汽车内进行充电,需手动操作,类似于加油枪加油,费时费力,不够便捷,自动化程度较低。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716710A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装置,包括 :充电桩、执行机构、充电头,所述执行机构与所述充电桩连接,所述充电头与所述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用于自动识别车辆并将所述充电头送至车辆取电端。虽然其也具有自动充电功能,但是其采用的是类似于机械手的执行机构来实现充电头的收放,速度慢,效率低,且连接稳定性不是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自适应充电系统,包括直线导轨、滑块、导引板、充电组件以及受电装置,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直线导轨上,滑块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导引板连接,导引板的前端设有条形槽,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条形槽内;
所述受电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导向柱以及充电电极,所述直线电机安装于汽车的顶部,且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导向柱连接,导向柱的两侧安装与充电组件配合的充电电极。
优选的,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挡板、固定杆、复位弹簧和电极板,所述电极板有两块并通过弹性组件安装于条形槽的两侧,电极板与充电电极配合,所述挡板滑动连接于两块电极板之间的导向槽内,挡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的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所述的复位弹簧,条形槽的内设有导向孔,固定杆滑动连接于导向孔内且导向孔的外端安装有接触开关。
优选的,所述导引板的前端面设有V形的导引面,且导引面向条形槽一侧倾斜。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前端面为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具体为弹片或弹簧。
优选的,所述电极板的外端内侧采用圆弧过渡面。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上与挡板接触的部分也为弧形面并与挡板的前端面配合。
一种电动汽车,包含上述的自适应充电系统。
优选的,该电动汽车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受电装置安装于安装槽内,安装槽上安装有自动开合门。
优选的,所述自动开合门包括门板和气缸,所述气缸的两端分别与门板和安装槽的侧面铰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充电系统相比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采用了自引导式的充电连接方式,自适应对接,利用车辆自身的动力和充电装置的结构产生一种自适应引导运动方式,实现车的受电装置与充电装置自动对接。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干预,更加简洁和高效,特别适合电动公交车等公共汽车方面的充电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8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公交车无人自动充电系统
- 下一篇:城际物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