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弹道表现能力和毁伤多样性的对抗射击模拟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7822.2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4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徐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珂 |
主分类号: | F41A33/00 | 分类号: | F41A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击模拟 弹道 射击 抛物线 数码影像技术 弹道计算 动能弹丸 飞行轨迹 光学成像 技术判断 配套装置 杀伤武器 数码图像 信息平台 最小构造 弹丸 射击类 对抗 解算 推定 枪械 算法 步枪 鉴别 表现 多样性 量化 战场 娱乐 优化 | ||
本发明属于对抗射击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套以动能弹丸的飞行轨迹判断模拟射击效果的算法,及其配套装置和信息平台的最小构造与功能,以及识别目标和鉴别多样毁伤效果的原理。本发明以数码影像技术为基础,通过解算光学成像关系和量化数码图像推定射手主张,结合实际测定和弹道计算技术判断目标与弹丸的位置关系,可实现对任何有形物体实施模拟射击。本发明优于不能表现弹道的光线直瞄技术,并在毁伤识别方面优化创新,可更逼真体现射击的特点并能获得更有价值的战场数据,尤其适用于狙击步枪系统的射击模拟,也适用于其他枪械或抛物线弹道的点杀伤武器,还可依法用于民用射击类运动或娱乐。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抗射击模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具有弹道表现能力和毁伤多样性的对抗射击模拟技术。
二、背景技术
当前,人民解放军实兵对抗演习使用的对抗射击模拟装备采用的是直线瞄准方式的激光对抗模拟技术 (以下简称光线直瞄技术),其通过能量光束在射手与目标间建立直线传感通道,依据通道的接通与否判定是否击中目标。现有装备在训练射手交战意识和直瞄准确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用于部队实兵演习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训练的成果,但对远距离精确射击的检验能力十分有限,也不能区分毁伤效果。
我们都知道,抛物线才是动能弹丸飞行轨迹的固有属性,直线弹道只是理想状态或技术条件限制下的替代方案。光线直瞄技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不能表现动能武器的抛物线弹道。真实射击时,射手对弹道的装定过程是复杂的,尤其在战斗环境中面对各种干扰和心理压力时就更加困难,如果不能表现弹道,演习对射击难度的模拟便远低于实际战斗环境,对射击能力特别是远距离精确射击能力的检验作用将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战斗员能否在战斗环境中兼顾勇敢作战和避免牺牲也是战术意识和训练成果的直接体现,正确的战术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伤亡概率,如果模拟装备不能区分击伤部位,一刀切地判定“阵亡”,会使作战单位的真实战斗力被低估,影响指挥官的判断和力量配置。
近年来,以狙击作战为代表的反恐、营救等特种作战行动成为全球安全领域重要的作战方向,狙击作战也是各国武装力量在解决地区冲突中实施“有限介入”行之有效的战术方式,其对精确射击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武器精度和射手训练水平都已进入崭新时代。随着我国国家利益在全球分布愈加广泛,海外军事行动与边境安全和国内公共安全一道成为保护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任务,武装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成为大国形象的直接体现,其对装备水平、训练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实兵演习或行动预演将更加重视战斗力的如实体现和指挥依据的科学采集。其中,检验射击能力一项将使对抗装备能否模拟弹道成为检验战斗效能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评估伤亡率则将使对抗装备能否鉴别多样性毁伤效果成为又一重要条件。
在民用领域,由于枪支的危险性和国家的严格管理,我国民间射击运动尚未普及,职业猎人和专业射击运动员以外的普通民众少有机会参与射击运动。商业狩猎和射击场所配备的枪械弹药种类较为贫乏,价格也偏高,难以满足射击爱好者的体验需求;真人CS为民众参与射击运动提供了合法、廉价的出路,且已普及多年,但由于其技术原理也是光线直瞄技术,参与者获得的体验与真实射击相差甚远,因而热度不高,该类运动的发展目前多集中在丰富游戏规则和修饰器械外观方面,而且逐渐向流行的电游、手游情节靠拢,缺乏在精确射击的技巧性方面的努力与进步。
随着我国国力提升和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射击运动也将走近我们的生活,未来的射击运动市场也将具有世界瞩目的规模。国外民间射击运动的开展非常广泛,甚至有青少年射击竞赛,精确射击思想的推广和实践已较为普及,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怎样跟随民间射击运动的世界水平成为在枪支严管阶段的重要课题,合法且严谨表现精确射击特点与技巧的模拟技术及相应器械是培养我国射击运动群众基础和带动相关技术与相关消费品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权宜出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珂,未经徐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7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