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多功能面内内凹超结构夹芯复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7310.6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4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旺;卢秋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B32B15/085;B32B15/18;B32B15/20;B32B15/04;B32B27/28;B32B2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聚脲弹性体层 复合结构 超结构 内凹型 夹芯 轻质 手征 多功能面 复合夹芯 金属泡沫 夹芯板 抗冲击 面钢板 隔振 内凹 吸声 填充 外边 承载 爆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多功能内凹型手征超结构夹芯复合结构,包括第一外表面(L1)钢板,表层下面为聚脲弹性体层(L2),再下方为钢板(L3),并与由金属泡沫填充的内凹型手征结构(L4)相连,再与钢板(L5)相连接,并进一步连接聚脲弹性体层(L6),最后与夹芯板第二外边面钢板相连接,形成复合夹芯结构。该结构能够显著减少重量,且具有承载、吸声、隔振、抗冲击、防爆炸等多种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轻质多功能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以轻量化技术实现功能目标并尽可能降低制造和运行的成本,已经成为工程领域的必然要求。人们在追求材料轻质化的同时,也在寻求能够兼顾轻质和其他某种或多种优良性能于一体的先进结构和材料,以满足实用需求。其中超轻多孔固体金属材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不断成熟,制备成本下降,并且具有典型的多功能性,集成了优异的力、电、热、声等多性能于一体。将多孔金属结构与材料相结合,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领域。
内凹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内凹的角点处会发生旋转,引起整体结构的压缩变形,结构中的内凹角点处的角度为结构增加了额外设计参数,能够通过调控和优化手征超结构的构型实现多功能性,比如结构轻量化、抑振、减振降噪降噪、抗冲击吸能等。
多孔金属泡沫填充内凹型手征夹芯与双层实体面板复合形成的夹芯复合结构,从而实现功能材料与结构的轻量化、减振、抗冲击、防爆炸多功能一体化。典型的夹芯复合结构一般选择单一芯层或者采用其他功能材料填充的格栅/点阵夹芯结构,尽管填充材料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多功能性,但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且能实现的多功能性相对局限,限制了其工程应用领域和范围。为了充分发挥和综合提高夹芯板的多功能性,开发和设计能够实现轻质、隔声、减振降噪、抗冲击、防爆炸一体化多功能目标的夹芯复合结构,满足工程设计需求的同时实现对夹芯板经济型、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多功能复合结构,该结构具有承载、吸声、减振降噪、抗冲击、防爆炸吸能等多种功能一体化。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质多功能复合结构,包括所述的第一外表面(1)、第二外表面(7),以及外表面下方的聚脲弹性体面板(2)和(6),以及介于聚脲弹性体面板(2)和(6)之间的泡沫填充内凹型手征夹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上、下内面板(3)和(5)为金属板,中间夹芯层为泡沫填充内凹型手征夹芯结构(4)。
所述内凹型手征夹芯结构层(4)中的手征结构为六边内凹型周期性胞元结构。
所述金属泡沫填充内凹型手征夹芯层(4)的泡沫材料为泡沫铝、泡沫铝合金、泡沫铜或者泡沫钢。
所述的第一外表层(1)和第二外表层(7)的金属面板为铝合金或者钢。
所述的第一外表层(1)和第二外表层(7)的金属面板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的第一外表层内层(2)和第二外表层内层(6)为聚脲弹性体或者聚四氟乙烯防爆材料层。
所述的第一外表层内层(2)和第二外表层内层(6)高聚物防爆层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的第一外表面(1)和第一外表面内层(2)、第二外表面(7) 和第一外表面内层(6)、第一外表面内面(2)和内部手征夹芯复合板上面板(3)、第二外表面内面(6)和内部手征夹芯复合板下面板 (5)、内凹型手征夹芯复合板上面板(3)和泡沫填充内凹型手征夹芯层(4)、内凹型手征夹芯复合板下面板(5)和泡沫填充内凹型手征夹芯层(4)通过焊接或者强力胶粘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7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