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靠的低压轨到轨跨导放大电路的输入级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96570.1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6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芯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F1/02 | 分类号: | H03F1/02;H03F3/45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 低压 轨到轨跨导 放大 电路 输入 | ||
1.一种可靠的低压轨到轨跨导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其特征在于,包括:PMOS管差分对及其尾部电流管第二PMOS管、NMOS管差分对及其尾部电流管第二N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十PMOS管、第一PMOS管构成输入PMOS差分对,第十NMOS管、第一NMOS管构成输入NMOS管差分对,所述第五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是第二PMOS管、第十PMOS管、第一PMOS管的等比例复制,第五NMOS管镜像第三N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电流,然后再通过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的镜像流入NMOS管差分对的尾电流第二NMOS管;
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与第六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七PMOS管的漏极与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六PMOS管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第六PMOS管的栅极连接线与第六PMOS管的漏极、第五NMOS管的漏极连接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十NMOS管的源极与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且连接线与第七P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线相交叉,第三PMOS管的源极、漏极分别与第四PMOS管的源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连接在第三PMOS管的源极与第四PMOS管的源极连接线上,第三PMOS管的漏极与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PMOS管的漏极与第四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管的栅极与第四NMOS管的栅极、第五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PMOS管的漏极、第四PMOS管的漏极的连接线与第三NMOS管的栅极、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第十PMOS管的源极与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线上,第七PMOS管的源极、第六PMOS管的源极、第五PMOS管的源极、第二PMOS管的源极接共模电压VDD,第二NMOS管的源极、第五NMOS管的源极、第三NMOS管的源极、第四NMOS管的源极接地,第十NMOS管的栅极、第三PMOS管的栅极、第十PMOS管的栅极接输入信号Vinp,第一NMOS管的栅极、第四PMOS管的栅极、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输入信号Vinn,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偏置电压Vbn,第五PMOS管的栅极、第二PMOS管的栅极接偏置电压Vbp,第十NMOS管的漏极接节点netp0,第十PMOS管的漏极接节点netn0,第一NMOS管的漏极接节点netp1,第一PMOS管的漏极接节点net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靠的低压轨到轨跨导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PMOS管的电流和第二PMOS管的电流在输入共模电压较低时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靠的低压轨到轨跨导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其特征在于,所述PMOS管差分对的尾电流为第二PMOS管的电流IMP2,NMOS管差分对的尾部电流为IMN2-IMP7,由于IMP2=IMP7,PMOS管差分对和NMOS管差分对的尾部电流之和为IMN2,记为Ito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芯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芯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65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伪差分结构的低功耗晶体振荡器电路
- 下一篇:放大器电路及相关的接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