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6393.7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6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迪;王志刚;戴高乐;曹磊;李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柔性梁 成型 控压 复合材料成型 复合材料固化 产品合格率 加压成型模 螺栓 成型产品 二次加压 工艺过程 曲线确定 使用寿命 有效解决 质量问题 成型模 热压机 质量差 超差 合模 加压 测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本发明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先用螺栓初步合模得到待加压成型模,测试获得不同原材料在相同温度下的粘温曲线,利用粘温曲线确定加压时间,利用热压机对成型模二次加压,完成复合材料固化成型。本发明方法工艺过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所成型产品一致性较高,有效解决了产品厚度超差、表面质量差、使用寿命低等重大质量问题,产品合格率提升两倍以上,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柔性梁为直升机无轴承尾桨关键承力部件,其主要构成材料为玻璃纤维预浸带、预浸玻璃布、胶膜、泡沫芯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将原材料下料后分别铺贴于成型模上、下模体中,合模后采用螺栓机械加压,入固化炉固化。
此螺栓加压并在固化炉固化成型的工艺方法升温缓慢,在原材料固化期间螺栓不能持续加压,压力严重不足,铺层及固化时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导致产品出现厚度超差、表面质量差、使用寿命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度一致高、表面质量好、使用寿命长的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控压成型方法,先用螺栓初步合模得到待加压成型模,测试获得不同原材料在相同温度下的粘温曲线,利用粘温曲线确定加压时间,利用热压机对成型模二次加压,完成复合材料固化成型。
粘温曲线建立过程:检测原材料X、Y基体在规定恒温温度下的粘温曲线,建立时间与材料粘度的坐标系,在相同坐标系下,确定不同原材料间的粘度交叉点,由此确定恒温温度x及加压时间a。
利用热压机对成型模二次加压中的第一次加压为预加压,其过程如下:将成型模运至热压机下模板6中心位置,用1~2Mpa压力进行预加压,并开始升温加热,规定恒温温度为x。
利用热压机对成型模二次加压中的第二次加压过程如下:控制热压机进入第二次加压,加压压力为15~25Mpa,加压时间为a,以能够保证成型模间隙达到最低。
合模时,对铺贴合模后的柔性梁成型模7采用螺栓2局部加压,合模缝用薄垫片3垫起,保证未完全合模。
第二次加压时,取下上下模间薄垫片3。
第二次加压时间a为1~2.5h。
二次加压过程中,利用紧贴原材料的热电偶4监测模内温度。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能根据多种不同复合材料的工艺特性,建立粘温曲线,确定柔性梁产品合适的加压时机,保证了柔性梁在固化过程中的压力,同时促进了模内多余气体的排出。本发明方法工艺过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所成型产品一致性较高,且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更多的避免了因认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另外,实际操作时,操作全部流程易于掌握,工艺难度低。经实际应用,本发明解决了产品厚度超差、表面质量差、使用寿命低等重大质量问题,产品合格率提升两倍以上,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原材料在相同坐标系下的粘温曲线图;
图2是加压原理剖面示意图,
其中,X-一种原材料的恒温粘温曲线、Y-另一种原材料的恒温粘温曲线、a-两种原材料相同坐标系下达到粘度相同时所经历的时间;1-热压机上模板、2-成型模合模螺栓、3-用于控制预合模时模具间隙的包垫片、4-紧贴模腔原材料的热电偶孔、5-成型模合模螺母、6-热压机下模板、7-柔性梁产品成型模、8-柔性梁产品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63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