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增压混合溶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6138.2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蒋瞻程;杨海军;邓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博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压缩机 循环冷却机构 转子式 气水分离罐 臭氧气体 增压 臭氧发生器 混合溶解 压力缓冲 废水 臭氧利用率 压力缓冲罐 气水分离 输入转子 溶解度 水冷却 预设 冷却 送入 压缩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臭氧增压混合溶解系统,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转子式臭氧压缩机、第一循环冷却机构、气水分离罐、第二循环冷却机构和压力缓冲罐,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经第一循环冷却机构冷却后输入转子式臭氧压缩机中进行增压处理,转子式臭氧压缩机将压缩后臭氧进入气水分离罐中,第二循环冷却机构将气水分离罐中的水冷却后循环至转子式臭氧压缩机中,使转子式臭氧压缩机处理后臭氧气体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气水分离罐中的臭氧气体送入压力缓冲罐中与压力缓冲罐内的废水进行混合。本发明能够提高臭氧在废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臭氧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臭氧增压混合溶解系统。
背景技术
臭氧(O3)是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臭氧因其极强的氧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然而,因臭氧特定的化学性质,使其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暴露出多个问题:臭氧虽然可溶于水,但其极不稳定,其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分解为氧气,因此,在处理工业废水时通过对臭氧进行压缩来增大其在废水中溶解度,但是臭氧增压过程中臭氧气体温度会升高,而臭氧气体在温度升高后更容易分解为氧气,最终使得臭氧气体在废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臭氧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臭氧在废水中溶解度和臭氧利用率的臭氧增压混合溶解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增压混合溶解系统,包括
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气体;
转子式臭氧压缩机,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通,用于对所述臭氧气体进行增压处理;
第一循环冷却机构,设于所述臭氧发生器和转子式臭氧压缩机之间,用于使进入所述转子式臭氧压缩机的臭氧气体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气水分离罐,与所述转子式臭氧压缩机相连通,用于使臭氧气体与水相分离;
第二循环冷却机构,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气水分离罐相连通,输出端连接在第一循环冷却机构和转子式臭氧压缩机之间,用于将气水分离罐中的水冷却后循环至转子式臭氧压缩机中,使转子式臭氧压缩机处理后臭氧气体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
压力缓冲罐,与所述气水分离罐相连通,用于平衡来自所述气水分离罐的压力脉冲并使臭氧气体与废水进行混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循环冷却机构和转子式臭氧压缩机之间设有一第一止回阀。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压力缓冲罐相连通的废水处理机构,所述废水处理机构与压力缓冲罐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压力缓冲罐中废水流量的第一流量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液体流量计、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流量控制仪,所述第一液体流量计和第一电磁阀设于废水处理机构与压力缓冲罐相连通的管道上,且所述第一液体流量计设于第一电磁阀和废水处理机构之间,所述第一流量控制仪与所述第一液体流量计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压力表,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压力表和第一流量控制仪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压力缓冲罐相连通的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与压力缓冲罐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中废水流量的第二流量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液体流量计、第二电磁阀、第二流量控制仪,所述第二液体流量计和第二电磁阀设于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与压力缓冲罐相连通的管道上,且所述第二液体流量计设于第二电磁阀和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塔之间,所述第二流量控制仪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量计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液体流量计设于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止回阀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博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博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61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