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层状硅酸钠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95364.9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2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郭彦霞;张丽宏;崔静磊;程芳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3/32 | 分类号: | C01B33/32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灰 层状硅酸钠 焙烧 过滤 高模数水玻璃 固液比 浓缩物 酸浸渣 脱硅液 脱硅 制备 氢氧化钠溶液 焙烧产物 常压蒸发 混合研磨 加热反应 盐酸溶液 助洗剂 钠盐 酸浸 浓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层状硅酸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粉煤灰与20wt.%的氢氧化钠溶液按照固液比为1:2~1:4混合,在90~100℃下反应2~4h,过滤、分离得到脱硅灰和脱硅液;2)将脱硅灰与粉煤灰、钠盐混合研磨,在850~900℃下焙烧2~3h,3)酸浸:将焙烧产物与20wt.%盐酸溶液混合,在80~90℃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过滤、水洗得到酸浸渣;4)将酸浸渣与步骤1)制得的脱硅液按照固液比为1:2~1:5混合,加热反应后,过滤得到高模数水玻璃;5)将高模数水玻璃进行常压蒸发浓缩得到浓缩物;6)将浓缩物进行焙烧,得到助洗剂层状硅酸钠产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及助洗剂层状硅酸钠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层状硅酸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之一,其产量达6亿吨以上。目前,粉煤灰被广泛应用于建材、建工领域,利用率达到70%,剩余未得到有效利用的粉煤灰大量堆存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由于扬尘、排入水系等方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是实现粉煤灰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的途经之一。为了实现粉煤灰中铝硅的同步利用,避免产生硅渣导致二次污染,将硅转化为水玻璃,可用于一系列硅基材料如白炭黑、沸石、介孔氧化硅、气凝胶等的制备。
助洗剂层状硅酸钠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的摩尔比接近于2的硅酸钠,主要晶型有δ、α、β三种形式,其中δ型占主要成分的助洗剂层状硅酸钠软化水能力最强。
目前,δ型层状结晶二硅酸钠的制备方法一般是采用石英砂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得,或采用干法水玻璃(碳酸钠法)和芒硝法水玻璃制得,这些方法都存在生产成本高或对设备要求高,操作难度较大等问题,如美国专利5236682采用石英砂和氢氧化钠按比例混合,在高温加压的条件下反应合成水玻璃,经调模、喷雾干燥和反玻璃化等工序制备助洗剂层状硅酸钠。目前,关于粉煤灰制备硅酸钠的文献也有报道。如申请号为201110120102.3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利用粉煤灰生产九水偏硅酸钠,需要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粉煤灰在110~130℃下进行二次脱硅,而且需要在二次脱硅液中加入九水偏硅酸钠晶种进行结晶。与助洗剂层状硅酸钠助洗剂相比,九水偏硅酸钠碱度较大,对衣物有一定的损伤;而且去污能力较弱。但是利用粉煤灰制备助洗剂层状硅酸钠还未见报道。
综上所述,发明以粉煤灰为原料首先制备高模数的水玻璃,采用简单的蒸发浓缩-低温焙烧,实现了助洗剂层状硅酸钠大规模地可控合成,在国内外并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层状硅酸钠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原料价格低廉,合成成本低;合成过程在工业上简单易行,能耗较低;合成的助洗剂层状硅酸钠材料中δ型层状结晶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Ca2+、Mg2+交换能力,在洗涤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层状硅酸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脱硅:将粉煤灰与20wt.%的氢氧化钠溶液按照固液比为1:2~1:4混合,在90~100℃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脱硅灰和脱硅液;
2)焙烧:将步骤1)制得的脱硅灰与粉煤灰、钠盐混合研磨,在850~900℃下焙烧2~3h,其中Na:Al:Si摩尔比为0.5:1:1~1.5:1:1;
3)酸浸:将步骤2)制得的焙烧产物与20wt.%盐酸溶液混合,在80~90℃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过滤、水洗得到酸浸渣,其中焙烧产物与盐酸溶液的固液比为1:3~1:6;
4)水玻璃的制备:将步骤3)制得的酸浸渣与步骤1)制得的脱硅液按照固液比为1:2~1:5混合,在70~100℃下加热反应0.5~2h后,过滤得到高模数水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53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